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中超联赛已经进行了21轮,按照规则,今年有三支球队降级,排在积分榜最后一名的河北队仅积3分,几乎铁定降级,排在积分榜后面的倒数第二、三名的两支广州队情况不妙,同积12分,排在倒数第4名的武汉长江仅比两支广州队多5分,今年的降级队伍将在这4支球队中产生,两支广州队和武汉长江队争一个保级名额,而巧合的是,这三支球队的主教练都曾经是中国足球的网红球员,国家队的主力,可以说是中国足球的代表性球员。

职业化后,中国足球俱乐部有实力的,多请外教来带队。这是因为,中国足球的水平不高,重要的一条是教练水平的不高,请外教可以带来先进的训练技术,在这一点上,鲁能队做得最成功,鲁能集团接手山东足球以后,坚持外教带队,把山东足球队从糙哥队改造成了技术出色的球队。当然,也有的球队请外教,只是看重外教的商业价值,这也不奇怪,也符合职业联赛的规律。

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后,中国本土教练的处境就是十分不好了,在外教的衬托下,外教训练水平不高的状况更加突现,而中国本土教练本来水平不高,还要带弱队,成绩当然好不了,然后不管俱乐部,还是球迷,都是把足球队成绩不好的原因归咎于国产的本土教练。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受评书影响很大。在中国的评书里,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展现得最充分,在评书故事里,打仗能不能取胜,全赖于大将的单挑,兵还是那些兵,就因为换了一个帅,换了一个人,胜负就是天壤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足球里,这种评书的观念也深入到球迷和俱乐部的思想中,一支球队在场上拼命,主教练在场上张牙舞爪,这是中超联赛里经常见的场面,最后取胜了,就是教练指挥得好,比赛输了,就把原因归咎于主教练身上。

这就是本土教练为中国足球成绩差背锅的现象,一个主教练确实很重要,但不是球迷俱乐部想象的那样的重要,主教练代替不了球员到场上踢球,输赢的关键不在于主教练,而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球员。

职业化以来,踢足球能挣很多钱,所以许多人挤破头把孩子送来踢足球,结果就是一些不具备运动员身体条件的人进入了中国足球的赛场,看看现在的这些球员,在场上踢球大多数场面是在倒脚,不是他们懒,是没有那么多体能跑起来,一群没有速度没有力量没有基本功的球员,让谁当教练也难以取得成绩,一输球就让主教练下课,本土教练为中国足球背锅。

比较明显的例子,李霄鹏带队鲁能队两年半,两次获得最佳教练,主要原因不是李霄鹏执教水平高,而是鲁能的球员竞技水平比较高,换一个球队试试,李霄鹏到武汉队当主教练就不灵了,换一个主教练呢,李金羽带武汉队,这不也是在积分榜的最后了。

本土主教练水平不行,还要带弱队,还要为输球担责任。结果就是现在的这个情况,国产教练的处境越来越难,看看哪个国产教练没有被球迷骂,哪个国产教练不被球迷调侃,中国足球的舆论环境差,更让国产教练的处境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