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医疗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以医院管理流程信息化为出发点的HIS,跨越到以围绕患者诊疗流程信息化的CIS,再到与区域性卫生医疗的互联互通,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个体到整体、从局部到广域的发展,内涵与功能得到强化,服务范围不断延伸。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大力倡导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本文将探讨实现数字医疗于医院、医生、患者的潜在益处是什么。希望这篇思考文章可以激发读者认真思考数字健康的未来,以及如何才能让具有美好前景的“数字革命”成为现实。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属数字医疗领域的变化最大。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患者远程就医技术,作为新兴产业的数字医疗发展迅速。随着5G、AI、bigdata、cloudcomputing等数字技术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数字医疗在近年来频频得到应用。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远程会议、5G、AI等相关数字医疗手段帮助我们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疫情信息实时播报、互联网诊疗平台、远程购药等方式都在此次防疫大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电子化、智能化的数字医疗正在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提升了消费者的数字化医疗意识和需求、并激发了医院和医生对线上诊疗服务的重视和供给。

数字医疗正在打破传统医疗服务极限。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近70%的医疗资源用于近4亿的慢性病患者,如何引导这些患者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移,能够确保其获得及时、优质的关护服务,成为未来医疗服务的重点,也是分级诊疗的关键。

作为一种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新型医疗模式,数字医疗具有显著优势。从病患的角度看,数字医疗能够跨越时空,解决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简化了就医流程、降低了就医费用、改善就医体验。从医生的角度看,数字医疗让患者病历、健康档案实现数据化,提高了患者管理的效率,进一步解放了本就紧张的医疗生产力。从医疗机构的角度看,数字医疗有助于促进院内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患者服务水平。并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正设法加强并巩固国家医疗健康系统,突破院内外壁垒、将医疗关护拓展到院外将有助于减少成本开支并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这一措施不但解决了中国三甲医院或位于一线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更是解决了基层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很多一流医院突破院内外壁垒、将关护从医院拓展至社区或有望缓解其就诊压力。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医联体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优化各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催化剂”,但目前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难点。例如我国医疗机构持续推进电子病历等临床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升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各地自行采购和建设,相关系统标准不统一、接口各不相同。在这种背景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体系难以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因此,应探索建立统一的规范和系统,明确软件操作、数据接口等技术标准,着力推进原有系统改造和更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信息化:智慧导诊、移动医户、智慧院区管理、AI辅助诊疗。

2、 区域医疗信息化: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手术、应急救援、远程医护、远程示教。

3、 健康管理信息化:远程实时健康监测,实现医疗资源和信息向人传递。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AI、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疫病智能诊治、物资调配、药物研发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服务于疫情防控的典型服务场景,为提高管控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远程化医疗:为疫情防控解放人力与缓解压力

1. 5G远程医疗:疫病智能诊治,均衡分配医疗资源。

2. 在线医疗服务: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

(二)医疗智能化:为疫情防控提升效率与精准度

1.辅助影像诊断:提升诊断效率,释放医疗资源

2.药物研发:AI算法支撑,加速研发进程

3.疾病分析:AI快速分析,提升检测效率

(三)服务协同化:减轻人员负担,降低感染风险

(四)供应链数据化:提升资源调配效率

数字化医疗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环境的完善、新冠疫情的催化和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提升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的暴涨,给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们增添了更多发展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信心。事实上,在过去的20年间,数字化医疗的进展一直缓慢,但却在新冠疫情期间发展迅速,使得医疗价值得以延伸和保障。数字化医疗和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正在朝更深入的层次迈进,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们已在路上,正在全力拥抱医疗服务的新模式,一种更具“价值”的数字化医疗模式正在初露锋芒并展现出蓬勃之势。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已经覆盖了疾病筛查、辅助诊断、应用管理、医药营销、健康管理等诸多场景。这一系列的进展,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和资源整合,缓解国内医疗资源与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数字健康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无论是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疗的融合发展,还是产业之间的相互合作,都已成为如今医疗行业产生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对比国外,中美两国的医疗体系都极其庞杂,但是美国在医疗AI上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远超中国。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巨大差异”。由于人口基数差异巨大,美国目前的年人均医疗费用是9428美元,而中国只有714美元。两国都有巨量的医疗大数据不断产生,同样面临着癌症、神经性疾病等患者人群不断涌现的局面。由于面对更大的人口规模,中国医生的工作负荷远超过美国医生,因此医疗AI提高临床诊断效率的作用,对中国医生而言更是迫切。

并且美国的数字医疗与AI在相关产业迅速渗透,包括了产业监管互动、支付管理、医院管理、患者病历记录、医护团队协作、医患互动、临床技术支持、生物技术等各个方面。无论是从两国的数字医疗与AI的市场总量还是从增长率来看,现阶段都是美国超过了中国。虽然美国数字医疗与AI在市场领域有优势,但是医学院的人才培养却严重拖了后腿,目前没有一家美国医学院有专门教授数字医疗的课程。

在未来,中国要想挤入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医疗强国,快速发展与占领医药领域还将在四方面深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第一,建立智能医疗的基础保障体系;

第二,智能诊断、智能群体管理和智能医药监管领域获得突破;

第三,重点突破人机混合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

第四,建立一批智能医疗国家重点科研基地和团队,发展在疫情防控、诊断治疗、卫生管理方面有新模式、新产业。

作者:夏小荣,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