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36 开的第 278 张病历单

全单约 1140 字,读完大概需要 3 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一部日剧《凪的新生活》

女主角曾经是个

讨好型人格重度患者

时刻迎合着他人

努力察言观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合群

甚至会每天早起

把扎眼的自然卷

拉成黑长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

才能完全放松下来

emmmmmm

讨好型人格

到底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明确的是

「讨好型人格」

并不属于多重人格

不是某种精神疾病

而是一种行为倾向

讨好型人格

也被称为「讨好上瘾」

在英语里被称为

people-pleasing behavior

说白了就是

一味地讨好他人

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

主要有下面这几个特征:

没有原则底线

不懂拒绝

无法停止「取悦」别人

生活的目的在于

让别人高兴

害怕起冲突

害怕被否认或被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

总是把他人的需求

放在自己之前

自己却步步后退

直到一个卑微的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语里有个词

「空気を読む」

(读空气)

意思就是察言观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讨好者们

就是人均空气动力学博士后

可以迅速感受到

身边空气中

别人细微的情绪变化

虽然自己因此会不堪重负

作家蒋方舟曾经在综艺节目里

自曝自己是重度讨好型人格

她把讨好型人格

称为一种「深层疲惫」

那讨好者们

都是怎么一步步

开始讨好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的讨好型人格

其实都是「养成系」的

从童年开始

他们获得的爱

就是有条件的

必须要「听话」「懂事」

才能得到奖励或认可

久而久之

便养成了这样察言观色

事事把自己往后排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鹅且

超级害怕「不合群」的他们

也可能是真滴怕痛星人

在心理学里

有个很著名的社会实验

叫做「虚拟传球任务」

(virtualball-tossing game)

通过「网络掷球游戏」

(Cyberball game)

来评估社会接纳和社会排斥

对人类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

来自 67 个国家

超过 1400 名志愿者

参与了实验

他们被分为接纳组(IncludeAll)

还有排斥组(OstracizeSubject2)

这个实验很简单

三个受试者互相传球

然后从某一时刻开始

球绝对不传给排斥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接纳组来说

这是一场

「我手上有球

但是就不传给你

诶,就是玩儿」的游戏

而排斥组的心理活动则是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

我却不能有姓名」

通过观测发现

排斥组的受试者

他们处理痛觉的脑区

出现显著激活

这种社交排斥中产生的痛感

被称为「社交疼痛」

(social pain)

同时,在问卷结果中

他们的归属感、自尊感

还有存在感

都呈现着显著的低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

自我接纳度通常都很低

他们对自己的认可

永远是建立在别人

对自己肯定的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

讨好型人格的人

「主观幸福感」都比较低

顺便来康康你的

「主观幸福感」是什么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讨好者们

往往缺乏的就是

「被讨厌的勇气」

希望我们都能

从小事开始

慢慢学会取悦自己

以及好好爱自己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病理青年

蹲坑时候看的人体百科全书

一起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