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又发表对疫情的关切了,这次他同样是大声疾呼:尽量不要搞大范围的静默管理。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医院的故事。

父亲心肌梗塞,在医院等待支架手术,同病房的一位大爷也是同样的病症,比父亲晚来几个小时。

第二天早晨的时候,那位大爷突然出现异常,看他的女儿手忙脚乱的,我也帮着把老人往抢救室里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静默管理和手术一样,属于不得已为之的方案

医生说在路上边走边说,得马上开胸进行搭桥手术,支架方案行不通了。可是大爷的女儿却很不理解的说:“之前在别的医院里,人家医生都建议老人尽量不要开刀做手术的!就安支架最好!”

医生也耐心地解释:“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你父亲现在的情况只能马上手术,不然人很可能就没了!”

医生进了手术室之后,护士在手术室门口一直跟大爷的女儿沟通,可是她迟迟不肯签字,时不时地重复那句:别的医院医生说的,老人尽量不要开刀手术,我在网上看,网上也是这么说的!”

过了两分钟,医生突然从手术室里出来,在门口向护士吼道:“家属还没签字吗?再不签字人就没了!”

我自己也要照顾父亲,父亲高血压新冠病,早饭和早上的药都还没吃,我也就离开了,后来的事情我就不清楚了。一天后新来了病人,才从护士那里听说那位大爷换病房了,应该是做了手术吧!

胡锡进说,尽量不要搞大范围的静默管理。这话听着好像是地方的防疫负责人故意要扩大管控区域似的,越看越奇怪。

如果把静默管控比作开刀做手术,那么常态化管理就是在打针吃药, 有谁不想打针吃药就能把病治好,非要开刀做大手术呢?静默管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案,管控的范围也是有依据的,并不是随意划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可能真的有些病在北京吃一颗几百万的药就能好,而在一些地方非得动手术才行吧。

疫情马上三年了,在这期间耳濡目染过很多事,每次我所在的城市有点疫情的风吹草动,母亲都会打来电话关心询问。

渐渐地我也发现了,疫情对于在农村的父母来说,好像并不受影响,最受影响的也就是去亲戚家串门了。而我自己有时候却成了惊弓之鸟,每天准时准点地看疫情通报,生怕一个不小心成为了密接或者次密接!

不管新冠病毒可不可怕,不感染才是最好的!对于防疫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城市出现疫情,也没有人希望感染的人数增多,所以,他们才是静默管控最大的反对者。

这就像是医生,他们也不想给老人开胸做手术,安个支架,吃吃药就能控制的病,他们也不想病人冒险。

可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光凭我们的想象就能解决的,当病情恶化时,医生也只能把病人推进手术室。这和疫情发生变化,需要静默管控是一个道理,这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这是防疫的科学流程。

所以,胡锡进先生,有些科学性、专业性强的话题还是不要参与得好。有些事,你对着身边的人说,那是叫胡侃,但是影响力大了之后,在网上这么说,那就有点胡说八道了。

胡锡进先生,请你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