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如期高质量完成10.03万贫困人口、285个贫困村脱贫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县接续发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仪陇地处川东北秦巴山区,县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今青山依旧在,曾经的贫困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山间薄雾萦绕,一栋栋白楼若隐若现,深山中的张公镇新生村,宛如一幅山水画。新生村原是一个贫困村,有贫困户48户,贫困人口181人,公路不通,交通闭塞,村民贫穷,如今它已全面脱贫,就如它的名字一样迎来了新生。

2017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张公镇开始在贫困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也就是在那一年,贫困户刘李平一家终于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敞亮的新家。不仅是住房的改变,刘李平的生活条件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走进家里,冰箱、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一应俱全。便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他还购置了小轿车,到场镇赶集十分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像刘李平一家一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县共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0个,完成危房改造三万余栋,让9503户脱贫户、31617人住进了新居。

十年来,我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先后建成农村集中供水点110余处、使260余个行政村通上了自来水,修通农村公路4750余公里、四好农村公路(示范段)超10条逾百公里,49个行政村完成了“厕污共治”改造,全县农村地区已有超22.3万户实现宽带网络接入。

换了穷样,还要斩穷根。在发展农业产业时,如何结合县域农业实际在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增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我县探索出建立粮经融合现代农业园区的路子。在赛金镇粮经融合现代农业园区,脱贫户唐国华像往常一样正和乡亲在企业金银花产业园里干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工作有两年时间了,每一个月的收入有一千多,连土地分红,连这个土地租金一下加起来,一年下来就差不多有两万多块钱,在家门口都能挣钱,说实话我们都很开心。”村民唐国华说。

2020年,我县成功引进全国中医药百强企业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公司在园区山地采取“大豆+金银花”套种模式发展金银花5000亩,同时建立起四川万安富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田保姆”模式实行水旱轮作种植粮食作物5000亩。产业园则采用“三联三保”运营模式,由企业、合作社、群众三方共建。

截至目前,仪陇县粮经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年产值超2000万元,亩均收获粮食作物400公斤,实现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3000余户农户直接获益,320余户脱贫人口依靠产业园获得脱贫,实现了稳定增收。我县在粮油、生猪、柑橘、蚕桑、花椒、中药材等方面多点发力,全县已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园330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发展种养是发挥农村先天优势,让脱贫户靠农业本领自救的话,那么发展工业产业,则是让脱贫户走进车间稳定的挣票子,则是为产业脱贫插上了翅膀。

在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太平农村社区的帮扶车间,日兴镇木梳村村民程飞燕正在赶制产品。程飞燕家原是贫困户,因为家里老人常年患病,丈夫要外出打工,三个孩子又还小,使她只得留守在家。她听说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在招工时优先招录贫困户,于是报了名,成了帮扶车间里一名平车工。

“车间开在村上,离家又近,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又能照顾孩子,然后一个月还能挣个两三千,我觉得非常的好。”村民程飞燕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准发展一个产业,稳定带富一方百姓。我县通过产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来料加工企业和车间下乡,帮助农村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增收,位于日兴镇的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种机制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我县已在日兴等14个乡镇搭建起25个帮扶车间,直接惠及脱贫户241人、农村人口1567人。同时,我县通过开展“春风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方式大力拓展就业渠道,使7930脱贫人口在县内、30569脱贫人口在县外实现了稳定就业、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许强表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五大振兴”,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上持续发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脱贫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