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的热潮持续不断,考生们也是“越挫越勇”,一次没考上还会再来第2次,可能也还会有第3次,第4次……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希望,考生们也不愿意放弃这个装着“香饽饽”的饭碗。

近几年“选调生”也成了考生们关注的话题,这也是对大学生实行的特殊优待。能够成为选调生,不用日理万机的备考,也不必再去参加人山人海的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定向选调生名单出炉,东北高校全军覆没,C9大学竟比不上华科

选调生也是公考中的“绿色通道”,能够进入这个通道的学生想必都是众多名校中的佼佼者,不管学习成绩还是个人能力更是王者中的王者,也是被其他学生羡慕的对象。

上海定向选调生名单出炉,东北高校全军覆没,C9大学竟比不上华科?上海市闵行区2023级定向选调生和储备人才招录的全国各高校名单被爆出,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布的名单中,北京和上海的大学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学校的也基本都是985、211重点高校,选调生也是要看“门槛”的,双非院校的学生想要入选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

虽说这些名校都是备受认可的,不是985就是211。但是按照省份公布的名单中,看完也会让人想到并没有东北地区的高校。就连哈工大的身影也没有看到,这又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工大的声誉也是如雷贯耳,它和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南大浙大、中科大和西安交大共同被列为“九校联盟”。可是在名单中,其他8所学校基本都在,唯独哈工大被抛弃。

在众多个版本的全国高校排名中,哈工大不说数一数二,也是经常入榜的。而这次竟然被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比了下去,还有很多中西部地区的985高校也没能上榜,难道是地域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工大落选实属可惜,选调标准依据什么?学校和生源毕竟都不差

不少人也开始对这次选调生的评定标准开始产生疑虑,哈工大落选实属可惜,学校和生源毕竟都不差。莫非真的是上海这样的摩登城市瞧不上东北地区的高校和学生呢?

其中一项愿意可能高校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力度不同,虽然哈工大、大连理工和东北大学等高校在东北地区是名列前茅的名校,但是上海地区还是更愿意接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也可能是考虑到较远地区的学生不愿意奔赴上海任职,也可能毕业生们在上海工作几年后,过几年就返回老家。毕竟北上广的房价还是很高的,普通家庭的学生可能连卫生间都难以支付。

还有一种可能是哈工大的专业和选调生的需求对应不上,选调生未来任职岗位的性质也是文科偏多,而像哈工大等理工院校更侧重于理科专业,这相比也是在备选时考虑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被成功选调,还是要靠学生个人实力,大学生要做好这几件事

选调生虽说能特立独行,但也是少数高校中的少数学生才能获得的名额。这样的资格是无比宝贵的。想要被成功选调,还是要靠学生个人实力,大学生要做好这几件事。

首先就是考试成绩一定要稳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最优先考虑的就是学生的个人文化课成绩。毕竟学生的本质任务就是学习,如果连考试成绩都很差,谁能相信在工作中会认真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进行选调生选拔的时候,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都是要看学生个人实力的。笔试基本也和公务员考试的科目相近,所以大学生想走选调名额,就一定要在平时多刷题。

在进行面试的时候,学生的个人简历是面试官了解学生最直接的途径。出色的个人简历也是要有“料”的。学生在大学时期拿下的奖项、参加的社会实践、担任过的职务等都是加分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就是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方讲话的时候一定不能怯场,出现紧张磕巴的情况,通过的几率更是要减小了。所以大学生们也要做到临危不惧,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笔者寄语: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想要从众多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中脱颖而出,自己有真本事才是硬道理。大学生们还是要继续丰富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话题】你认为评选标准是依照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