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强,字开疆,号画禅,别署抱朴斋主。原籍黑龙江,现居北京。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国学家、收藏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省部长书画院院长、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爱心大使”,是当代集诗书画、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开强先生学识宏富,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他以精深的诗、书、画造诣,饮誉海内外。真、草、隶、篆、行诸体俱精,以道释人物、骏马、雄鹰名重画坛。宋开强先生的书画创作,历几十年霜晨夜雨的刻苦砥砺、不断探索,终于完成了“五十自化”的重要变革,铸成了自己突崛而成熟的个人风格。作品个性强烈,造型奇崛,笔法酣畅、自如、精粹、超拔。其书法纵而能敛,大巧若拙,点画狼藉,纵情姿肆,翰逸神飞,矫若游龙,翩若惊鸿,笔能扛鼎,其书画作品海内外宝之如有拱璧。书坛巨擘李铎观宋开强先生画马,慨然赋诗:“泼墨纵横杂水痕,兴来画马笔缤纷。忽闻长啸尘嚣处,但见狂蹄万马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开强先生幼承庭训,染翰丹青。数十载遍临魏、晋、唐、宋、明、清名贤书迹,独崇王羲之、王铎。他的书法无论是雍容遒劲的大字楷书、法度森严的蝇头小楷,还是他那纵横跌宕的行草书,在异彩纷呈的书坛,都应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流精品之作。楷书师法钟繇,又学颜真卿及柳公权,把握了颜真卿的遒劲和柳公权的瘦硬,颜筋柳骨,兼收并蓄,用笔劲健而沉凝,雄强宽博,丰筋多骨,险劲沉着,笔力洞达,有锥沙、印泥之妙。小楷清劲秀润,古朴典雅,深得钟绍京楷法三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开强先生行草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初学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孙过庭《书谱》、怀素《草书千字文》、张旭《古诗四帖》,后潜心王铎行草,终于人古而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以自己的胸臆化古法于笔端,线条遒劲苍老,笔力雄健,墨色由浓及淡到枯,层次丰富,行笔走势连贯,轻重、顿挫、起伏变化较大。章法错落有致,纵笔取势,纵而能敛,沉雄顿挫,具有苍郁雄畅之态,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他善于在参差错落中表现通幅连贯的气势,真可谓神贯、气足、韵厚。他以排山倒海之力、横扫千军之势、雄强豪迈之书风,技冠群雄,名重书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开强先生创作的行草书作品较多,其优秀作品有长幅立轴与手卷、扇面等。如中南海珍藏的宋开强作品《孟浩然、杜甫、王维诗》行草书轴,通篇跌宕奇逸,用笔如得神助,正、侧、顺、逆、轻、重、虚、实,随心所欲,字形大小错落,缀连成行,在跳跃的节奏中,左右起伏,犹如醉仙舞剑。尤其值得玩味的是行款的疏密排列,虽不垂直,但仍纵势流贯,通篇行草参半,作品中的行距宽窄,字距松紧,皆随心所欲,这种行与行之间的造白本领,确实为宋开强先生所擅长。他以扎实的功力,创作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佳作。再如(中央军委八一大楼收藏的王昌龄诗),可谓宋开强先生的的精品之作。其作品笔酣意足,雍容大雅,运笔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转折之处,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形成外圆内方的妙用。在运用墨法上,根据书写点画的疏密,灵活掌握墨的浓淡与笔画的粗细,给人以气韵洞达、灵动爽朗的美感。他通过流畅的节奏把一些独立的字结构融为整体,使其整篇作品通达豪放、神奇浑朴、气势磅礴,并集中地体现了宋开强的书法艺术风格。此件作品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狂草独特之处是“一笔书”,即连绵草,如飘浮的云,奔泻的水。以乱石铺街章法作书,运笔方圆并重,字与字连断自如,用墨浓淡相间,墨色富有层次变化,枯实互应,点画错综,结体长于易位,险峻挺拔,大小错落,笔势稳健,放而能收,纵而能敛,疏不见疏、密不见密,在排比与穿插中,在左揖右让的关照与回护中,他的力度表现与气势表现是第一流的。当然,力与势都指向作品的大趋向、大感觉。连绵草书适宜于六尺以上至丈二的长条巨幅立轴,一般不适宜为斗方册页与手卷、扇面,但他却能坦然作草书于手卷、扇面等,在每个连绵节奏中,都展示出一种精妙的节奏,还有变化多端绝不雷同的运锋,干枯浓润、迅捷迟缓、方折圆转的变化。每个变化的线条似乎都极为有序。他的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地步。我们看宋开强先生的大幅连绵草书有一种气势磅礴之感,有如我们看张旭和怀素的狂草一样。除了草法基本相同外,其笔势一落千丈,运笔悠肆而起伏。他蘸墨往往很饱满,一经落纸,墨向四周自然晕化。每个字用墨很重,渐次枯燥,直至墨尽,重新蘸墨。可谓墨渴笔劲,神采照人。通篇运笔用墨浑莽淋漓,充满了狂放不羁的浪漫色彩和刚健恢弘的气概,作品给人的深刻印象是其连绵不断、一气流注的强烈运动感。大多数字笔画相连,字与字之间联结紧密,每三字或五字、十字可连在一起,甚至每一行仿佛一笔到底。其书法采用连绵大草,笔走龙蛇,飘忽多变。其笔力雄健,悠肆酣畅,神完气足,犹如江河奔腾巨浪,浩浩荡荡,其势实不可遏。可谓学识、功力、胆识、气魄相结合的艺术结晶。其书法艺术已由必然王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开强先生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谛,他的画,源于自然万象,融乎心田,流诸笔端,复归于自然的“天籁自鸣”之境界。他主张“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因此,他的画笔力雄健,气势浑厚,以大写意、大写情而著称,既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纯客观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造。在看似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他的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简约,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有深厚的驾驭笔墨能力,作品雄健苍劲,笔墨挥洒中已经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宋开强先生的笔下的人物,林林总总,各臻其神。酒仙、诗圣、释迦、观音、浣女、稚童,形神兼备妙趣横生。他的禅画,深受梁揩、黄慎大写意的影响,尤喜弘一大师、李耕墨宝。他在作画前,凝神默思佛容,在心灯明净,心香点燃时,胸有成竹,落笔成形,一气呵成,纵横驰骋,顷刻数幅,笔简意全,又以行草长题,诗书画浑然一体,颇具传统人物画之气韵,他的构图千变万化,他创作的禅画系列《十八罗汉图》,运笔忽粗犷忽灵细,人物造型奇拙、动态亦不雷同,工写兼具,意境幽远。他喜欢“催挫干掣,毫飞墨喷”的感觉,毛笔在他的手中如墨龙飞舞,彩凤翱翔,时而明快潇洒脱,时而稳健斯文,轻云薄雾,仪态朦胧,宛若老子所云:“恍兮惚兮”的意境,画到兴酣处,只不过五七笔,就是一个传神的形象,有精有神,当你眼睛稍加收敛时,却只见墨的聚散,线的奔腾。无疑,他的笔墨简约,朦胧蕴籍即是禅机的彰显—在视线觉上的黑白灰中透出五彩光环。

宋开强先生以画马饮誉画坛,他喜欢马的英俊神武,忠诚勇敢,雄健昂奋,尤其是群马,气势磅礴,更能反映集体的力量和民族精神。他将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凝注笔端,流露于作品之中。画马大师徐悲鸿“写马必以马为师”的箴言贯彻着他的创作过程。他多次赴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的草原马场写生,从马的出世、成长至衰老,进行全过程的考察。谙熟马的习性、骨骼、肌肉及走、跑、跳、卧、滚、站、听、游等多种动势,对马的千姿百态、群体动势了然于胸。对前人技法与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临摹过各种历代画马名作,从顾恺之、韩干、曹霸、韩干、李公麟、赵子昂、任仁发、徐悲鸿等人的作品到昭陵六骏、马踏匈奴等著名雕塑。体察领悟了其内在的情愫和造型特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对徐悲鸿画马,情有独钟,心慕手追。宋开强先生画马以线为骨,以书入画,用中国画大写意手法,以书法家的深厚笔功,将草书的笔法融入画马的线条,点、线、面完美结合,全画多用有力度的线条造型,稍加晕染或淡彩而成,重在“骨法用笔”,讲究“写”的笔情墨趣。浓淡相间,墨色辉映,骨肉皆得,或腾或跃,幅幅体现出一种精神,一种激跃向上、永往直前、催人奋进的精神。所绘单马和双马,或回首静立,或昂首嘶鸣,整个创作呈现出“群体动”,“个体静”的对比强烈的审美情趣。观宋开强先生画马,如阅天下马,百态千姿,形神各异,有聚有散,有动有静,或万马奔腾,动地而来;或晴空卷雪,黑白相间;或春光绮丽,交颈偎依,或舔犊情深,世间至爱,或长风嘶鸣,悠忽而至,或奋蹄疾驰,绝尘而去……给人以马化龙腾的感觉。宋开强的马,蕴蓄着一种民族振兴的内在力量,是情感寄托的结晶,加上“写”的笔情墨趣,是一种艺术享受,他所作的《万马奔腾》气势磅礴,震慑人心。

宋开强先生深研老庄学说,神往庄子《逍遥游》境界,选择“雄鹰”这一主题,爱其胸臆宏博,情愫高古,托物以寄情。鹰之为物:威猛雄健,袭狐鼠,奋苍穹,展羽翱翔于云霓之间,驻足独立于天峰之巅。形踞一偶而神往河汉,敛翼一时而搏击万里。贤者因时而行藏,灵禽择枝而栖宿。雄鹰非松柏巨石而不栖,非同族本属而不侣;伴流云,瞻群峦,聆瀑音,屏碧嶂,英视瞵瞵直射斗牛,振羽熠熠反照清辉 直如猛士配虎贲,骋龙骏,临沙场,方益显气壮山河之雄魄!宋开强笔下之鹰,已将鹫、鵰、鹰、隼之属合于一体,显其神魄处着意夸张之,无益处毅然舍弃之。画思当如天岸马,画家何异人中龙,画者实乃自家画的“上帝”——有权创造自家的万物,意之所象,画之所存。开强笔下雄鹰,乃胸中众鹰之“合象”——庄生之大鹏是也!

“大鹏”既生,遂淋漓落墨,信手涂抹,随意泼洒,实则笔笔皆需“写出”,一书法笔趣作画。昔梁楷、八大、苦禅、悲鸿莫不如此。宋开强先生深谙“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的道理,笔下之雄鹰,极见墨韵之美。

然庄子云:“既雕既琢,复归于璞。年以日去,日以时驰,岁岁的劳心用意,流年一切笔下功夫,皆须寓有意于“无意”之中,蕴有法于“无法“之内,方能浑然一体,步入化境——笔飞墨舞之时安知鹰为我耶?我为鹰耶?

宋开强先生画鹰,实发胸中块垒,期祖国励精图治,奋发振兴,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宋开强先生的作品几十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传略和作品被《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收录。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央军委八一大楼、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钓鱼台国宾馆、中组部万寿庄宾馆、辽宁省博物馆、美国亚太博物馆、澳门特区政府、美国耶鲁大学及多位国内外高层政要收藏。美术、中国画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中国旅游报、辽宁日报、美术报、欧洲侨报、世界华人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星霜荏苒,岁月流金,诗书大雅,画道难穷,只有丘壑在胸,方能笔底波澜。宋开强先生是中华文化的守望者与传播者,他怀着强烈的民族心,责任感,薪火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5000年从未断层的东方文明走向世界做了大量的传播和推介,堪称文化使者。

艺术无国界,学者有祖国。我们祝愿宋开强先生以精湛的东方国粹架起沟通世界的艺术虹桥,让世界艺术百花园中东方艺术的奇花异卉绽放得更加绚烂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