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周恩来突然接到消息,蒋介石欲要处决一名国民党少将,得知消息后他立即赶到蒋介石的官邸为此人求情,那么这人究竟是谁?为何会让周恩来都为他求情呢?他最终的结果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酆悌(fēng tì)

这名要被处决的国民党少将名叫酆悌,他当时是长沙警备司令,还是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与戴笠、胡宗南齐名,说是蒋介石的心腹毫不为过,那么他为什么会惹得蒋介石欲杀他而后快呢?

酆悌是湖南湘阴人,1903年出生,家中世代务农,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几年后,他的母亲也因病去世,年幼的他被姑姑带回家中抚养。

由于父母双亡,酆悌自幼很是懂事,以优异的成绩从湘阴县东乡国民学校毕业,进入湖南省立首座中学读书,毕业后,他到了一家绸布店中当学徒,打算学点手艺,几个月后,他的姑父给他介绍了个活计,让他去广州测绘所学习,酆悌收拾一番后就来到了广州,从此,他的人生也走上了另一条路。

1922年,酆悌进入广州宣传员养成所学习,毕业后担任文书,后来又经人推荐进入国民党广州分部工作。酆悌为人圆滑,善于结交他人,很快就和同事及上司打成一片,机缘巧合下还得到了粤军大佬许崇智的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崇智

几番接触后,许崇智对酆悌的才能很是欣赏,看他一直做录事的工作,有心想要提拔他,就保荐他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4年5月,酆悌进入黄埔军校首期第二队学习,成了左权、陈赓的学弟,毕业后担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在东征战争中因功升任连长。

酆悌多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早就练就了一副圆滑手腕,他自进入黄埔军校后,很快就给蒋介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精明强干、能说会道,蒋介石有心拉拢他,多次召见,还将自己签名的戎装照片送给了酆悌,以显示自己对他的看重。

果不其然,酆悌对蒋介石感激涕零,要知道,当时的黄埔能有几个人有此殊荣?酆悌又怎能不死心塌地地为蒋介石卖命呢?

在校期间,他加入了黄埔军校孙文主义学会,表现很是突出,很快就成为了学会中的骨干成员。

1926年5月,酆悌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代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又当上了黄埔同学会的干部委员,与康泽、贺衷寒等人成了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见酆悌忠心可靠,逐渐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多次单独召见了他,而酆悌也对蒋介石“礼贤下士”的做法很是感动,办事也更加得力,但在1927年的一次事件中,酆悌却违背了蒋介石的意愿,这也为他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政变,当时当时驻扎在上海的第一军一师和二师、第三十三军等全都卷入了这场血腥屠杀之中。

酆悌当时就在上海,他虽然忠诚于蒋介石,但对共产党人一向是抱着客观的态度,他不明白蒋介石为何会突然对昔日的队友痛下杀手,而他因为是国民党人,只能无奈地看着一位位同窗被抓走。

当时,周恩来不幸被第一师七团的士兵抓住,该团团长鲍靖中是黄埔学生,前来进行审问,一进关押周恩来的临时小屋,发现里面坐着的是当年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不由大吃一惊。

由于周恩来使用的是化名,这件事被控制在了很小的范围内,鲍靖中很钦佩周恩来的为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营救周恩来,恰在此时,酆悌也听到周恩来被捕的“小道消息”,他很是吃惊,虽然周恩来和他是两个阵营,但在黄埔军校中,周恩来当过他的老师,对于周恩来的才华他是非常钦佩的,在他的心中,周恩来是中国的一流人才,可惜却和他是两个阵营,想到被抓的后果,他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是他的老师,他不忍心看到周恩来被杀害,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到天主教堂一趟,他最初的打算是想劝说周恩来能发表一份脱离关系的声明,以保全性命,但他清楚,对于这样一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自己的想法无疑是幼稚可笑的,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当酆悌到达戒备森严的天主教堂后,鲍靖中神色慌张,显然对酆悌的到来准备不足,原来鲍靖中的营救计划并没有告诉其他人,他准备和其他毕业生以押解他前往师部的名义中途将其释放,没想到就在他们准备实施的时候,酆悌突然到来,这让鲍靖中以为自己等人的计划已经暴露,惊恐不已,神色也显得慌张。

其实看到鲍靖中等人的慌张,酆悌就明白了一切,虽然与自己最初的想法不一致,但他内心对周恩来的敬重占据了上风,对鲍靖中等人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认真”地询问了一番情况就转身离开了,鲍靖中等人松了一口气,在酆悌离开后不久,周恩来就被秘密释放,脱离了险境。

周恩来被释放后不久,蒋介石才得知伍豪就是周恩来,为此大发雷霆,很快,上海的大街小巷就贴满了通缉令,称只要能抓捕“潜匿沪上的伍豪”,重奖八万大洋,但并没有任何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酆悌虽然放了周恩来,还是很害怕会查到自己头上,等了一个多月也没见消息,他也就放下了心,继续专心为蒋介石做事。

1928年春,酆悌担任南京中央军校政治部秘书,不久后升任军校政治部少将副主任,兼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委及组织部长。1929年又以军队代表的身份出席国民党三大,随后担任中央军校政治训练处处长,兼任中央军校特别研究班主任。

一个多月后,蒋介石任命他担任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处长,兼任三民主义力行社干事,革命军人联合会书记。与曾扩情、贺衷寒、邓文仪、袁守谦等同为国民党军队政工创始人及领导者之一。

1931年底,酆悌奉命筹建复兴社,担任中央干事会干事,1933年兼任军事委员会交通研究所主任,1935年9月担任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国民军事教育处处长,次年一月前往法国考察军事和警政,两个月后被授予陆军少将衔。

酆悌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少将军衔,对蒋介石自然是感激涕零,远在国外的他特意写了一封效忠信给蒋介石,本就对黄埔学生另眼相看的蒋校长,看到那封信后,对酆悌更加信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6月,酆悌结束了国外大使馆的工作回到国内,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二组组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酆悌本以为自己会逐渐高升,没想到自己昔日的好兄弟戴笠却出卖了他,戴笠从他处得知酆悌当年纵容部下秘密放走了周恩来,很快就将此事禀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勃然大怒,对酆悌的忠诚也产生了怀疑,再加上当年华克之的事情,对酆悌猜疑不已,最后他对戴笠说道:“酆悌有才有器识,但不可再重用!”

酆悌当时在蒋介石的侍从室,由于他知道很多国民党的机密,蒋介石决定先稳住他,再选择恰当的时机杀掉,以绝后患,很快,酆悌就被调离了侍从室。

酆悌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次调离为他敲响了丧钟,他被蒋介石猜疑的两件事中,华克之的事情又是如何呢?

华克之原名华睕,1902年出生在江苏宝应的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是中共地下特务战线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克之

1925年,酆悌在广州与华克之结识,很快就引为知己,但他并不知道华克之是我党地下党员,1928年初,华克之被国民党特工逮捕,秘密关押在南京陆军监狱,酆悌为了营救好友,不惜和CC系闹翻,他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奔走,最终将华克之保释了出来,还将他介绍到总政治部副主任陈铭枢手下,当了一名“中尉录事”。

1935年,华克之参与策划了“孙凤鸣刺杀汪精卫案”,当时这件事闹得很大,酆悌也知道了多年好友的真实身份,他对此非常忧心,害怕陈果夫等人会借着自己当年保释华克之一事而攻讦自己。

果不其然,这件事很快就被陈果夫捅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很是恼火,召来酆悌询问,酆悌早就等着这一天,他没等蒋介石开口,就主动把自己和华克之结识、引为知己、保释以及自己不知道华克之真实身份的情况全说了出来,还说自己当年保释华克之是因为看他是可造之材,想要争取他“为领袖效力”。

蒋介石见酆悌主动坦白,将他臭骂一顿,并没有怀疑他的忠心,最终,酆悌保释华克之这件事以撤去酆悌力行社书记之职、闭门思过写检讨书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蒋介石没有猜疑前,酆悌保释华克之这件事并不足以让蒋介石对他产生怀疑,但他私自放走周恩来这件事可是让蒋介石如鲠在喉,对他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酆悌调离侍从室后,改任军委会第六部总务厅长,对这个调动酆悌并没有多想,而且总务厅长是个肥差,手中的权利反而变大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举一动全都在军统特务的监视之下。

1938年初,酆悌调任湖南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常(德)桃(源)警备司令。同年9月,又担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长沙警备司令。

酆悌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广州、武汉就相继沦陷,11月10日,湖南重镇岳阳又被日军攻克,此时,夹在广州与武汉之间的长沙不断遭到日军飞机轰炸,风声鹤唳、人心浮动。

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在岳阳失守的当天,就派人安抚民心,声称日军绝对到不了长沙,然而两天后,他就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在长沙实施“焦土抗战,坚壁清野”的抗敌策略,即当敌人进入长沙城郊15公里以内,立即放火焚城打击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命令当晚,张治中就将酆悌找来告知了他这一行动,命令他一旦长沙危急,立即实施焦土政策,指示他提前做好准备。

13日凌晨2点左右,长沙街头出现了一群身穿蓝布制服、背着步枪的戒备队士兵,他们提着汽油桶,三五一群,一路小跑,很快就有几处燃起了冲天大火。

然而,当时日军距离长沙还有一百多公里,这次起火非常蹊跷,凌晨4点,酆悌赶到张治中住处汇报情况,时任焚城副指挥的警备司令参谋长许权后来回忆:“按照我拟定的计划,举火焚城有四项规定,一是省政府发出命令,二是警备司令部的命令,三是警报器有节奏的长短叫声,四是天星阁上挂出火柱信号,可当晚起火,一无信号,二无命令,这是一处失慎,三处效尤,消防队在还可以救火,可是没有警备司令部的命令,消防队已经走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酆悌主动承担了责任,当晚他去给张治中汇报时,特意留下了许权:“执中,你不要陪我去了,我请求主席报告校长,滔天大罪,我一人承担,你立即去邵阳行署去报道。”

13日,陈诚赶到长沙与张治中见面善后,并组织查明原因,很快,此次大火主要责任归咎于酆悌的报告就递到了蒋介石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两天两夜才熄灭,长沙城沦为灰烬,两万多人葬身火海,其中包括从抗战前线转移下来的4000多名伤残官兵,由于无法移动,在大火中无一幸免,全部遇难,此外,烧伤致残者不计其数,五万多幢房屋烧毁,数十万灾民无家可归,损失惨重,难以估算。愤怒的长沙群众在大火扑灭后群情激愤,高呼:“枪毙放火的罪魁祸首!”

14日,蒋介石从南岳赶到了长沙,当时,关于这场大火是人主动所为的“流言”甚嚣尘上,而其矛头直指蒋介石,受灾的长沙市民更是愤怒不已,声称要讨一个公道,蒋介石的住处外更是围得水泄不通,最后靠军警出面弹压才算结束。

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呼声与社会各界的压力,蒋介石决定快刀斩乱麻,将这次大火的“首恶”诛杀!

那么这次大火“首恶”是谁呢?自然是“指挥不当”的酆悌了,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动酆悌,如今时机正好。

周恩来得知蒋介石要枪毙酆悌,对当年的“救命恩人”,自然要想办法营救,他知道蒋介石杀酆悌是要平息舆论,那么就得从这方面入手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到蒋介石的官邸后,周恩来直截了当地道明了来意,说他可以和张治中联合发表一份声明,称这次大火不是主动所为,而是军警误信流言所致。蒋介石听后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当即同意。

周恩来趁热打铁,委婉地提出这次大火罪不在酆悌,是否可以从轻处罚,但蒋介石并没有应允,而是摆了摆手,拒绝道:“这次大火必须要有人承担罪责,不然不足以平息民愤!”

周恩来想再求情,但蒋介石却并不想多说此事,只能作罢了。

酆悌被枪决时,很多长沙民众前来观看,行刑的士兵朝其脑部连开数枪,被打得面目全非,这都是因为行刑者痛恨酆悌,而围观群众则大声叫好,其实纵观整件事,蒋介石和张治中的责任更大,但他们都需要一个“替罪羊”,而酆悌自然最好的人选,且蒋介石本就想除酆悌而后快,这次大火的实际真相如何也不得而知了……

大火之后,蒋介石对此次事件反思,主要强调自己用人不当,他说:“上星期处理广州失守重案之后,不料又有长沙大火重案之处理,此皆我用人不当之处,而亦中国人才缺乏之故。”对于自己的责任一句不提,让人非常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这次事件影响尽快平息,周恩来和张治中联合起草了《中宣部政治部关于长沙大火经过真相之说明》,文中说道:“十二日夜长沙大火,实乃地方军警误信流言,自己民众激于义愤之所造成。”

后来,蒋介石在总结长沙被焚的原因时说:“就这一次事件的根本成因研究,可以说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错误,而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团体的错误,这一种错误的造成,不能不认为是我们的失败。”

长沙大火事件冲锋暴露了国民党部队内部组织松弛,纪律性差,如果在大火发生第一时间可以组织灭火,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但万事没有如果,蒋介石靠这样一支部队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