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闻平台时不时就会爆出某个城市出现狗咬伤人的消息,而在罗马尼亚,该国媒体以更频繁的节奏报道着人和熊之间的互相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亚棕熊

欧亚棕熊( Ursus arctos arctos ) 是棕熊最常见的亚种之一,它们在野外的寿命为 20 至 30 年。

成年雄性平均体重在 250 到 300 公斤之间,记录中最大重量为 481 公斤,头至尾 2.5 米。而雌性通常也在 150 到 250 公斤之间。现代对线粒体DNA(mtDNA)的研究使追踪亚种的起源成为可能,棕熊大约在85万年前分离,一个分支位于西欧,另一个分支位于俄罗斯和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有个冷知识不得不提一下——欧亚棕熊跟咱大北京有些瓜葛——根据1993年版的《世界哺乳动物》:最古老的欧亚棕熊化石来自北京的周口店,距今约50万年。

曾经遍布欧亚大陆,在北京“满街”溜达的棕熊,如今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

而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和邻近地区有 7,000 多只欧亚棕熊常驻,是欧洲棕熊密度最高的国家,占整个欧洲的60%以上。由于它们经常栖息在人类主导的景观中,因此与人发生冲突并不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熊之间的故事

棕熊在欧洲,有着一个曾经被当作崇拜偶像的辉煌时期。

古罗马时期,欧亚棕熊一度是竞技场上的王者,大轴儿(说压轴不准确哦,压轴是排倒数第二个),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一次次拍死手持兵器的斗士。

但是,好景不长,它们竞技场的地位被狮子取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欧洲的动物之王》一书中所指,历史上欧亚棕熊一直是欧洲民间最具代表的最强动物之王,但随着基督教的兴起,教会开始抹黑它们。

基督教会希望提升狮子的地位,因为狮子是《圣经》中的动物之王。于是,教会一方面安排狮子登上竞技舞台,另一方面在舆论宣传中,把诸如愤怒、暴食、倦怠等等的大罪都强加在了棕熊的身上。经年累月,棕熊在欧洲人心中渐渐沦为了马戏团的小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今天生活在罗马尼亚的7000只欧亚棕熊,似乎正在重建往日的威望。

罗马尼亚的棕熊

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和邻近地区有 7,000 多只欧亚棕熊常驻,是欧洲棕熊密度最高的国家。由于它们经常栖息在人类主导的景观中,因此与人发生冲突并不少见。

自2015年起,棕熊有关的新闻报道在罗马尼亚媒体开始流行,2019年熊熊进击导致共3人死亡后达到巅峰,并掀起了狩猎棕熊的浪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态学家的努力下,罗马尼亚实施了为期一年的临时扑杀禁令,媒体平静了一段时间。而在 2021 年出现了地方城市颁发狩猎棕熊奖杯的事件而再次成为热点。

大多数报告都是关于人熊互动、狩猎和偷猎的,几乎没有提供有关如何避免冲突的背景和信息。关于棕熊生态学和生物学的文章很少,这表明对其生态意义和人类活动对其保护状况的影响考虑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诸如报道在人口稠密地区附近看到熊,并且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罗马尼亚媒体也会向读者宣传熊的负面形象。几百篇文章中,大部分对棕熊的态度是负面的——作者最常使用诸如:“人们随时都可以发现自己在饥饿的熊面前;” “除了他们每天生活的恐怖之外,他们已经失去了对当局的耐心和信任;” “人们害怕最坏的情况。”

媒体对的报道是否科学不感兴趣。

生态的关键物种

尽管它们在肉食动物中享有盛誉,但绝大多数欧亚棕熊并不是高度肉食性的,它们高达 90% 的膳食食物能量来自植物物质。

欧亚棕熊经常以各种植物为食,包括浆果、草、花、橡子和松果,以及蘑菇等真菌。在所有熊类中,棕熊具有独特的装备——10厘米长的爪子,可以挖掘坚硬的土地得到食物,例如块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虫子在它们的食谱中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夏季和秋季,飞蛾等昆虫的幼虫、蛴螬被大量挖出来吃掉,有研究表明,一只欧亚棕熊在夏季每天可以吞吃400多只地老虎(切根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熊在生态中,也是一个关键物种。虽然它们原则上尽量避开人类,但棕熊在被人类创造的食物来源(如垃圾场、垃圾箱和垃圾箱)所吸引时,很容易失去其天生的谨慎态度。而当其被迫与人类及其驯养动物近距离生活时,熊也很可能会袭击任何类型的家畜。

吃羊,这也是罗马尼亚的棕熊和当地人最多的冲突。这其实是可以通过规划得以解决的问题。

总之,就像当年教会抹黑棕熊的形象一样,媒体、宣传在公众如何看待事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因如此,无论在世界的哪里,希望敲打键盘写下东西的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文章促进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共存,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同野生动物一起过日子。避免用刀笔“敲打战鼓”激化矛盾,加剧未来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