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是是浙江省境内最长、流域最大的一条河流。由于这条河流在古代也被称为“浙江”,因此浙江省的名字也因其而来。浙江是江南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强。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南部,后流入浙江省的淳安、建德、桐庐、富阳,然后流经杭州,最后注入东海。由于杭州在古代被称为“钱塘”,所以这条江最终被命名为“钱塘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塘江在注入东海之前,入海口处一下子变得异常宽阔,形状就像一个喇叭口。在低潮时水深达1-3米,潮间带比较大,在强烈的潮水涨落作用下,河床的变动也十分剧烈。由于特殊的地形,使得这里的潮水涨落非常明显,是世界上知名的“涌潮”发生地,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堤”。与印度的恒河口、巴西的亚马逊河口齐名,而且在涌潮发生期内,钱塘江所出现的涌潮要比上面两个还要壮观,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

继之前网友发出的钱塘江出现“十字交叉潮”之后,7月31日此地又出现了更为罕见的“鱼鳞潮”,只见汹涌奔腾的潮水形成了一片巨大的“鱼鳞潮”,好像是一种软体动物一样,有节奏的移动着,速度极快,就像是一群巨大的鱼群……能够亲眼目睹这一现象实属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有关人员介绍,钱塘江“鱼鳞潮”的发生几率非常小,直到2021年才被确定为钱塘江的一个新潮种。在绍兴上虞被首次发现,因形似鱼鳞而得名,成为目前被记录的钱塘江涌潮第八种潮景。以前,被称为“水中活化石”。在《浙江通志·钱塘江专志》里,记录了六种: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二度潮,兜潮和对撞潮。去年科考结束后,根据潮生成的形态和机理,研究会对其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列出了波纹潮,还有新发现的鱼鳞潮。当然,不单单是这八种,但这八种特别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个名字也是后来才有的。讨论时,有人提议叫“锯齿潮”,有人说它是“剪刀潮”,后来有人提了一句“鱼鳞潮”,徐有成听了,立即拍板,“就叫这个,咱们岸上有鱼鳞石塘(始建于中国古代的一项水利工程),江中有鱼鳞潮。”大家都觉得好,于是,在去年的科考报告中,它的名字第一次被公布出来。

据观察,鱼鳞潮出现的时间很短,最长20分钟左右,常常只有几分钟。如果现身在过宽的江面,岸上的人用肉眼也很难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鳞潮确实是罕见的,根据目前的研究,其形成条件可以算是苛刻。南侧因为水浅,出现一股一线潮,江北因水深,出现了快速向前移动的波纹潮。当两股潮交叉的同时,由于波纹潮的波峰水深且大,一线潮破碎的潮头暂时消失,鱼鳞潮就出现了。其形成原因或与近年水下地形变化有关。“如果今后有其他的复杂地形情况,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此前没见过的潮景,带来更多惊喜。”徐有成笑了笑,道:“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能够探索自然的规律和奥秘,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