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翟傲风

数据支持 | 路演时刻创投数据(www.dyly.com)

资本市场近日传来一则重磅消息!

10月19日,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

因为此次最大亮点在于:港交所通过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就未来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类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门槛将降低。这是继降低生物科技企业上市门槛后港交所第二次为科技企业降低门槛。

在今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新规的推出将给港股市场注入活力。毕竟在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对新经济公司更加包容后,曾一度掀起医疗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1

拒绝躺平,绝地求生

港交所作为全球领先的证券交易所,2009至2021年的十三年时间里,香港有7年登上全球IPO集资额榜首,尤其是2018年进行上市制度改革,允许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18a章)和同股不同权创新公司(8a章)和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19c章)在香港上市后,香港资本市场的多样性、流动性及深广度持续提升。

所以港交所降低科技企业上市门槛消息一出,几乎整个资本市场都在关注。那么为何在这个时间点,港交所一而再的降低企业上市门槛呢?

我想之所以出现这样“颠覆性”的转变,背后是港股日渐“边缘化”的危机。

一方面,基于当前内外环境的压力,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地缘政治、疫情以及港汇持续走弱的影响下,今年前三季度,港交所共有55只新股上市,新股总数同比减少约3成,募资总额近600亿港元,同比减少约8成。港交所新股中,有许多已跌破发行价,甚至还有公司股价腰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今年8月香港交易所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89.37亿港元,同比下降18%,实现归母净利润48.36亿港元,同比下降27%。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5日,港交所上市企业数量仅50家,募资资金净额合计501.08亿港元。而2020年和2021年同期,港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90家、70家,募集资金净额为1505.04亿港元和2380.27亿港元。

另一方面,在全球进入互联网资本时代之后,受高效的资本周转率、持续的科技革新、超宽松的货币存量和低利率环境影响,市场滋生和发展出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和细分领域,在这些新兴领域已经有不少企业走上了上市道路,在香港和内地市场上,也能看到相关细分公司上市。

在这样的环境下,港交所必须通过改革来提升竞争力,以确保在全球资本市场和上市制度方面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应对市场走弱的压力。

而降低上市门槛是目前环境下最直接的路径。这能够提高港交所的包容度、竞争力和前沿性。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港交所需要更好地包容早期阶段的科技公司融资需求,进而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

可见港交所拼尽全力的改革,就是对于现状拒绝躺平,同时也是在策划一场绝地求生!

2

能再创当年辉煌吗?

据悉,今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跌出前5名,全球排名第9,交所、深交所一跃霸占首两位,其中上交所募资更大幅抛离其他交易所。

接下来上市政策改革能为低迷的香港资本市场添一把火吗?

诚然,大力度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企业来港股上市,对港交所来说会带来巨大的利好。此次拟放宽大型科技企业的上市要求,将进一步提升香港证券市场的包容性和竞争力。

回顾2018年以来港交所放开生物医药科技企业上市门槛,以及迎接中概股回归,港交所的股票走出了一波非常靓丽的牛市行情。

只是如今4年过去,国内外上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新规则修改后,还能复制2018年的荣光吗?

不过,谘询文件所提到的新政要求中提到“已经商业化公司上市时预期最低市值要达到80亿港元,并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相关特专科技产生的收益要达到至少2.5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上市时预期最低市值要达到150亿港元”。客观来看,这个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并不比A股科创板和创业板低,甚至可以说远高于专注“专精特新”的北交所的门槛。

现在内地市场已实现注册制,在目前的形势下,现行的政策是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创业公司上市的容易程度是提高了很多的。

但是,若这些创业公司的一些硬条件不符合,或出于某方面的考虑(比如股权结构中多是外资股东背景等),或就更倾向在港股上市。毕竟等企业上市之后,便于它们退出。

不过,现在的宏观环境及港股市场信心不足,估值有明显折价,并非上市的好时候。港交所此番加快制度改革,或许希望在市场行情回暖之时,可以早一点开门迎客,体现出了港交所的长远发展意识。

3

创投圈迎来“骚动”

港交所降低科技企业上市门槛政策这个消息同样也在创投圈引发一波骚动。

因为2018年港股上市潮的狂欢犹在眼前。当年4月,港交所正式公布了“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及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新机制,缔造了港交所成立25年的最大一次改革。此后,中国内地企业掀起了赴港上市潮,小米、美团等巨无霸新经济企业络绎不绝,甚至一度上演神奇一幕:一天内有8家公司同时在港交所上市,敲开市钟的锣竟然不够用了。

说实话,此次港交所已摆明姿态,就是要竭力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这对创业者涞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一个更方便的融资平台,尤其是对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标准和要求更宽泛,给很多潜在独角兽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新的机会。

硬科技公司目前倾向于从私募基金、风险投资乃至银行贷款获取资金。但问题是,风投(的投资者)是要看回报的,获得回报所需要的时间太长,就会令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意愿亦会随之降低。

毕马威中国最新的报告显示,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2022年第一季度亚洲的风险投资额下滑至326亿美元,且未有出现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交易。

若有上市平台可以给这类公司(上市融资)机会,对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更容易看到希望。若更多硬科技公司得以通过IPO上市,对投资者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投资机会。

就目前透露的市场消息而言,降低硬科技企业在港上市的门槛已板上钉钉,只是具体细则港交所还处于讨论阶段。但无论如何,对研发开支极大的硬科技企业而言,这都是巨大的利好。待方案正式颁布后,出于硬科技领域的行业和企业,其信心都将进一步提振。

今年以来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俄乌局势不明朗,市场较为波动,IPO市场相对冷淡。站在VC/PE的角度看,此次港交所的上市新规修改对创投机构的退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最终一个资本市场是否具有流动性,是否真能给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的服务,其吸引力和溢价能力则会成为更长久的考虑因素。

除了上市规则的修改,其他的配套政策,如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政策,都是希望能够发挥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投融资中心的作用,成为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

4

结语

当代是一个创新频现、创业家精神爆发的大时代,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经济公司涌现,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它们也创造了激动人心的投资机会。

但回看香港整体创业氛围偏向于传统行业,而不是当前新兴产业、科技行业或者颠覆式创新的技术领域。

传统行业让香港金融变得暮气沉沉,同时这几年来,港交所感受到了内地高科技企业的力量。

例如,2017前11个月里,国内科技企业迎来了一波赴港上市热潮,当中不乏新世纪医疗、弘和仁爱、药明生物这样的医疗巨头,背后涉及IDG资本、鼎晖投资、红杉中国、君联资本、凯辉基金等近二十家VC/PE机构。

对于港交所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震撼。而此次政策目标瞄准的就是高科技企业,可见对香港而言,所迫切需要引进新科技公司来改变目前的局面。

不管怎么说,随着港交所不断优化上市制度,香港将持续吸引海外优质企业与中资公司赴港上市,港股市场逐步汇聚中国新经济优质龙头公司的优势将不断显现,对来自全球包括大陆的投资者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