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3月蔚来、小鹏和理想给出的去年财报来看,三家车企分别在研发投入上达到了45.9亿、41.1亿和32.9亿,分别占到整年营收占比的12.7%、19.6%和12.2亿。也就是说,蔚来的研发投入成本最高,小鹏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理想均处于落后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车企投入大量的现金去推动研发,算是一门必修课。不过该怎么合理和高效的投入,是车企需要思考且实施的。拜腾汽车烧光了84亿还造不出一台汽车,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从上面给出的“蔚小理”研发数据来看,蔚来可以在研发金额上达到最高,本身跟旗下车型售价高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年,蔚来也用这些钱去积极推进换电和新车项目。虽然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也有所投入,但是结合目前所量产的功能来看,占比应该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鹏在研发投入上无疑是单走钢丝绳,每赚100元,几乎20元都要用到研发上面。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小鹏今年不仅正式落地了城市NGP,把智能驾驶的使用场景拓展到了城市道路,还发布了S4超充桩,最高可以达到480kW,领先整个行业。更为关键的是,还推出了基于800V高压平台搭载的小鹏G9,支持充电5分钟,续航200km。从软件到硬件,小鹏都实现了高速发展。

理想研发投入少,所以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东西也比较少。除了理想今年亮相的几款新车,基本再没有什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对这三个车企的研发投入和获得成本的描述,不难发现蔚来和理想用大量的资金研发去推动自己品牌的发展。当然,小鹏也是如此。不过小鹏的智能驾驶和超充技术更是推动的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步。

如此一对比,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小鹏在研发投入上的前瞻性和对于行业的影响。希望小鹏在未来可以带来更多的推进行业发展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