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成陶副会长 何飞

成都市新津区教科院院长,四川省优秀校长,成都市优秀校长、成都市首批特级校长,全国陶行知式好校长,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

陶行知先生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成都市何飞名校长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建立后,清晰地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具有的持久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重要的基础建设和品位建设,是校长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陶行知提出:“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他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现代生活决定了现代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因此,工作室引领成员校长以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载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确立工作室的研究主题为“学校文化建设下的生活教育”。同时,在提升校长专业发展的领域着力开展队伍建设、质量管理、课程领导、乡村教育、德育实践方面的内容研究。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后的典型经验

工作室以“促进自主发展、促进共同发展”为总体思路,引领成员校长在生活教育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优势或变革劣势,或直面教育问题与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办出家长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五大研修模式。

1.构建学习共同体

工作室应成为成员校长交流办学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的平台。读书与交流活动是工作室常规项目,工作室成立“艺友会”,三年来每年都给成员校长订购教育书籍和杂志,众人共读《陶行知教育集》《陶行知教育小故事》《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特色学校100例》《如何做最好的校长》《上海教育》……并将自己读书的感悟进行“悦读沙龙交流”,相互启迪,不断提升成员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

2.专家领航

工作室应成为成员校长快速成长为专家引领的平台。在工作室建设中,我们请中国著名基础教育专家、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姚文忠,成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小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刘裕权,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杨东,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等专家教授传道布道,在“教育问题时习会”“教育发展艺友会”“办学品质提升之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等主题研修中作了针对性的指导。使成员校长办学思路越来越清晰,办学品质逐渐提升。

3.实景考察

工作室应成为校长交流学习的窗口。三年来,工作室带领成员校长参观学习城市和乡村学校,在成都走进了蒲江实验学校、大邑北街小学、成都龙江路小学、成都实验小学、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七中天府学校等学校,走出成都看上海教育、浙江教育、四川绵阳教育、河南鹿县教育等。走出去实景考察,使成员校长接受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办学经验。

4.实践探索

名校长工作室应成为成员校长实施生活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工作室在成员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课程建设展示”“校长沙龙”“名校好课送教”“初中强基工程”“‘双减’减负提质讨论”“专家诊断”等活动。成员校长带领教师团队在专家指导、互帮互学、校本研修中大力实践生活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办学内涵日趋丰富,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5.精准帮扶

工作室应成为辐射贫困地区教育的纽带。每年工作室都带领成员校长和成员校名师赴对口支援的阿坝小金县进行对口帮扶。每个成员学校都与小金县的一所学校结为伙伴学校,到小金县开展了校长送诊断、名师送教、名师工作室送研、送图书与运动器材以及党建结对等活动。还邀请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员校长一同送教。真帮真扶,助力提升小金的教育软实力。在助力小金的同时,成员校长和学校教师既受到了锻炼,也学到了小金校长和教师们吃苦耐劳的教育精神。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后的经验认识

过现代的生活就要接受现代的教育,要成为创新型的新时代人才,就要接受创新型的生活。生活力是做人的基础,创造理想社会是做人的目标。工作室在“学校文化建设下的生活教育”实践探索中推行和形成四大教育思想及理念。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很多,核心还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应是真道德、真知识、真本领。校长在办学中要思考陶行知先生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为此,成员校长在专家教授和工作室的指导下,认真思考怎样实践“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生活教育?怎样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制定了2021学年至2024学年的三年发展规划,在规划中体现了校长坚定教育信念,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实践者。

花源初中校长鲁莉推行“花之源”教育,以“让师生幸福如花,成长有源”为办学理念,以“夯实基础—提升质量—打造特色—形成品牌”为发展思路,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花之源”课程为推手,建设一所人文美丽的公园学校。

邓双学校李国清校长实践“成功教育”,秉承“让每个孩子都成功”的办学理念,以“五大抓手”为举措,即抓打造精气神的教师队伍,抓养成学生好习惯,抓校园阅读,抓课题研究,抓强校工程,继续做好剪纸艺术特色教育,扎扎实实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

五津三小校长雷忠推进“快乐教育”,围绕“关注师生幸福,奠基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聚焦“高效和悦课堂”建设,建构“丰盈灵动”的课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减负提质”行动,努力提升科研兴校实质,既加快“教育+互联网”智慧工程,又成就了学生的快乐童年,教师的幸福人生。

花源小学在“花漾教育”的探索中秉承“花漾生命、正品溯源”的办学理念,构建“三源课程”体系,在细化课堂教学、细化教学研究、细化教师发展、细化德育工作、细化劳动实践中育品行正、善学习、爱劳动、有个性的阳光少年。

黄渡小学校长周泽英在建设“小美学校”的办学中实施“三自”教育,通过德育自治、课堂自学、艺体自强,通过找准突破点“营造育人环境、抓住关键点”培养教师队伍,寻找创新点“加强课程建设”,用美的环境,美的教师,美的课程育人,建设”小而美“的优质学校。

泰华学校校长叶宁紧扣“养正育德、求真立人”的办学理念,重抓学生的一静一动,静在学生的“养心阅读”,动在丰富的校园活动,育生动活泼的学生。大力推进师魂工程,朝阳工程、班魂工程、名师工程,育“四有”好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聚焦学生学习力培养,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还有兴义初中的“正心教育”,万和小学的“养成教育”,永商学校的“学生十好教育”,金华学校的“生态教育”,顺江学校的“幸福教育”,花桥小学的“未来教育”。

各成员校长守正创新,各美其美,在规划和办学中生动实践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新时代生活教育,培养“真道德、真知识、真本领”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和发展的学生。

2.“教师是学校的灵魂,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老师”

何为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做四有好老师”中引用了陶行知的三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还有陶行知的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可见教师是办好学校、教好学生的基础,校长应成为生活教育中教师成长的引领者。

泰华学校校长运用“三依托”加强队伍建设。依托“成都市常青树”工作室平台强队伍,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主题研讨,外出调研,共读一本教育书的方式,开眼界、拓思维、学经验。依托专家诊断强队伍,邀请成都市相关教育专家诊断教师课堂,与教师碰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依托校本教研强队伍,学校扎实开展“集体备课”的校本教研,以“教什么”为研讨主题。力求达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的。

花源初中校长“三做法”育时代之师。一是铸师德,开设了“师德月”培训活动,每学年评选“学生最满意的老师”,年末开展“好老师”大表彰活动。二是培师能,请专家进校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舍得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三是练师艺,牢牢抓着教学“六认真”常规管理,让教师在备、教、批、辅、研、考中下功夫出成效;每年举行学校教师“大比武”活动,给教师搭平台,练好教书育人的本事。

花桥小学校长以“四培养”建设一支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一是以赛促培,每学年组织教师开展常态化听评课,进行课堂教学大比武,让老师在“磨课”中提升教学基本功。二是以研促教,以课题为抓手,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三是以帮促成长,校内老带新结对,校外与名校的名师结对,引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四是以交流开眼界,与成都市结对学校,与工作室内成员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德育研讨、课堂展示等交流互动活动,学习经验提升自己。

万和小学校长坚守“五课”活动强队伍。新教师上“汇报课”,师傅上“示范课”,中青年教师上“点菜课”,名优教师上“风采课”,老教师上“展示课”。

每个成员校长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都有一套务实的打法,躬身实践着陶行知先生“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老师”的生活教育思想。

3.“六大解放,培养孩子的生活力”

怎样落实落地“双减”政策,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保卫战,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工作室对成员校长提出了生活教育的课题,“向陶行知请教‘双减’答案”。答案是什么?成员校长在交流中纷纷谈到,陶行知倡导活的教育,教育不能只当成读书和考试。陶行知倡导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养成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方法,如果学习都由父母和教师安排就会感到负担”。陶行知倡导做“人中人”,反对杀人的会考,主张创造的考成。怎样破除过度的教育?成员校长们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中找到了答案——“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大脑、嘴巴、眼睛、双手、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过“健康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劳动的生活、改造社会的生活”,即生活力的培养,去创造理想的人生和社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成员校长们带领教师秉承陶行知“六大解放,培养生活力”的思想,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作业设计三大方面落实“双减”政策。

泰华学校叶宁校长进行“集体备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改革,黄渡小学开展了“智育注重自学”的课堂改革,万和小学实施了“田园课堂”改革实验,花源初中构建了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高效课程”模式。各成员校长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化学校的活动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拓展活动。如花桥小学的“每日一跑”活动,万和小学的“三色体验”活动,五津三小的“劳耕思”课程和足球、羽毛球特色课程,泰华学校的“校园阅读”和“啦啦操”课程,邓双学校的剪纸艺术特色课程,顺江学校的射箭射击课程,兴义初中的远足10公里看美丽乡村课程……

成员校长立足校情学情在校本教研中加强作业管理减负提质各有实招。雷忠校长重抓减少重复性、记忆性的作业。周泽英校长推出“教导处、学科组长、班主任”作业三级管理制,每天作业公示在黑板上,由班主任统一调控,每一科预估完成时间,严控作业量。鲁莉校长推行作业设计研讨制,作业每天公示制,作业定期检查制。万跃猛校长实施作业设计精炼化和多样化。叶宁校长实行课内作业精心设计和分层作业设计。郑英校长开展了作业精选、分工合作、分层布置的教师“晒作业”的校本教研活动……

“六大解放”让学生抬头乐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健康快乐成长生成生态学校的样子,让学生在生活教育中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

4.“建筑学生人格长城,培养真善美的活人”

陶行知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是社会的需要又是幸福人生的需要。成员校长在工作室的带领下,努力探索德育教育方法,在丰富的德育活动中去培养真善美的学生。

开学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建队节、六一节等活动成员校长们都用心创设,让育人行动走进仪式感,迸发出浓浓的家国情怀。为了上好思政课,成员校在学校之间开展了展示交流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校一品,充满了向上向前的人文气象。花源初中坚持每年举办“三大节”——科创节、艺术节、体育节,弘扬主流文化,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心灵的升华。泰华学校开展的“争做爱国爱家好少年”的主题系列活动,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爱国爱家的种子。万和小学的养成教育,养成了学生的好品质好习惯。邓双学校的礼仪教育,培养着品质高雅的时代新人。黄渡小学的德育自治,养成学生人生的好习惯。花桥小学的“最美教室”评选活动和“情系小金”的爱心义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心意识。金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顺江学校开展了“每月一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五津三小的“劳耕思”农场劳动教育和黄渡小学的“快乐番薯节”,兴义初中的“班会课”比赛,花源小学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

成员校长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德育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知情意行的体验性活动中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成为一个真善美的好学生。

三年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短暂而充实,其实就是给成员校长播下了一颗为大众谋幸福教育的种子,让他们带着教育家的情怀去办好学校,把学校办到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地步——“百姓情愿送亲子弟来入校就学”。

国内刊号CN51-1677/G4

国际刊号 ISSN1672-8181

选自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2年7-8月刊/栏目:师陶笔记

编辑 | 邱滋培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008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