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真诚而又卑微的感情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女人可以为所爱之人牺牲到何种地步?她可能会在暗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她可能会独自抚养与他的孩子却不争任何名分,她甚至可能都没有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一个名字。

这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笔下的故事,是他引以为傲的代表作之一。茨威格曾收到过两封匿名的来信,这成为了他创作小说的灵感来源。他以“陌生女人”的感情为主题,向读者阐述了一个女孩极其沉重而又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女孩的一生,我们能够看到她的爱恋有多么孤独、多么自卑,我们能轻易地把自己代入到“受害者”的身份当中,为她的付出感到不值得。故事结束后,我们也会思考,究竟什么样子的感情状态才是健康而长久的。

十六年的辗转与痴缠

女孩的父亲去世很早,留下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在维也纳,女孩和母亲深居简出,过着需要精打细算的生活。因为母亲性格比较幽闭,女孩也鲜少和外界接触,随着时光流逝,她开始慢慢对这样的生活产生厌倦。

女孩家的隔壁是一个酗酒的男人,喝多了会对自己的妻子拳打脚踢,邻居们深受其害。后来这个男人终于搬走了,新来了一位年轻英俊的作家。女孩这时只有十三岁,恰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在见到作家的第一眼,她便产生了深深地迷恋。

不仅仅是外表,作家整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上流社会气质,都与这栋破旧的居民楼格格不入。他翻新了整个房子,订购了精美的家具,仆人和装修工人每天忙里忙外。他太耀眼了,皎皎如天上月,相比之下女孩觉得自己黯淡得要低进尘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之后,女孩一直关注着作家的生活,想尽办法让自己与他的距离再接近一些。在一次偶然的碰面中,作家曾用温柔而缱绻的语调对她说:谢谢你,小姐。这几个字足以让女孩醉倒,为此她情愿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尽管这样的温柔只是作家固有的殷勤,他只是习惯于这样脉脉含情地对待所有女性,让她们为此销魂。可女孩天真地以为,她独自拥有作家温柔的目光。暗恋给她带来了全新的改变,女孩开始努力让自己更配得上作家。

她开始发奋学习,深夜里仍旧在阅读书籍,她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与作家匹配的学识。女孩的成绩一跃成为班级里的第一名,她还会去学习弹钢琴,像作家那样优秀有涵养的人想必也是喜欢音乐的。

作家就是一束照进她贫瘠生命里的光,无论现实的日子有多么困苦,只要想起作家,女孩便觉得依旧充满希望。可过了一段时间,女孩的母亲决定改嫁,要带着她一同离开维也纳。

离开的前一天,女孩趴在门缝边想要等作家回来同他告别,可她却发现作家还带回来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女孩对于他的多情已有所了解,但这依然浇灭了她告别的勇气,在他乡生活的每个日夜,女孩都无法忘记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女孩成年,她放弃了继父能够提供的优渥生活,独自回到维也纳做了一名理货员。每天下班后她都会在作家的房子附近徘徊,终于迎来了一次“偶遇”。此时女孩已经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作家毫无疑问地被她吸引了视线。

他们有了一夜欢好,女孩开心之余又有隐隐地失落,因为她发现作家并没有认出她。

近乎虔诚地陪伴

几天的恩爱后,作家说自己要出门远行,并答应回来之后会给她写信。作家离开后,女孩发现自己怀上了她与作家的孩子,她知道如果自己带着这个孩子去见作家,他一定会为此负责。但是她又明白作家喜欢风流不受拘束地生活,不忍心给他造成任何妨碍。

女孩决定独自抚养这个孩子,想提供给他最好的生活,让孩子能够脱离贫穷,最好也能成为一个如作家一般的人。可是依靠自己的工作是远远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无奈之下,她选择委身做别人的情妇。

不断有多金帅气的倾慕者向女孩求婚,但无一例外地都遭到了她的拒绝。她希望自己仍旧是自由的,不受婚姻束缚,这样将来说不定还可以留在作家身边。她不用孩子来束缚作家,她想成为作家生命中最特别的那个女人,希望他一想起自己,心里都是满满的感激和喜悦。

作家的信迟迟没有来,她知道他不会再找自己了。多年后的一次宴会上,女孩终于又和作家重逢了,她望着这个已经四十岁的男人,发现他依旧没有认出自己。尽管失望,女孩还是跟作家一起离开了。

欢爱过后,女孩对镜理妆,却发现作家正在往她的暖手筒里面塞大额钞票。那一瞬间她感到了极端地屈辱,作家只不过把她当成一个风月女子。她望着房间里的白玫瑰花,那是昨天她送给作家的,每年作家的生日女孩都会寄给他一束白玫瑰,因为多年前她与作家第一次重逢后,作家曾送了她几朵漂亮的白玫瑰。

女孩问作家花是谁送的,她毕生的爱意与希冀都凝聚在了这一刻。她多么希望作家能够认出她,认出她就是当年住在他隔壁的小女孩,认出她多年来从未离开过他身边。但作家只是摇头,说不知道是谁。

巨大的悲伤裹挟住了女孩,她仓皇地夺门而出,恰好撞上了作家的仆人。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仆在看见她的一瞬间,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显然是认出了她。作家的凉薄与冷情,在此刻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后来女孩的儿子因为一场流感去世了,她在这人间最后一点留恋也被无情地夺走。女孩开始生病,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给作家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她毕生的情思与怅惘,颠沛与彷徨都汇聚在这封信中。

在信的最后,她希望之后每年作家过生日时,能够买一束白玫瑰插在花瓶里,仿佛她依旧还在他身边。

从头至尾都是一个人的爱恋

我们都会被女孩的执着与勇敢打动,但是也会有人质疑这种感情到底是不是好的爱情。在小说的最后,作家读完了这封信,他依然没有记起女孩的确切样貌。只是依稀地感觉到爱情的存在,而女孩年幼的那段时光,在作家的脑海深处已经变成了一个模糊的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部小说里女孩和作家一共有三次相遇,年少时的惊艳,重逢后的缱绻以及陌路时的伤心欲绝。作家每次都会忘记她,“只有你,只有你,只有你把我忘掉了,只有你,只有你从来没有认出我!”女孩在信里的痛楚,读来字字泣血。

女孩在信里说,自己的一生是从十三岁时遇见作家的那一刻才开始的,但是于作家而言那只是恣意人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他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成为了点亮别人生命的光,却不负责尽职地温暖她到最后。

第二次见面,作家留给她一个孩子,她视若珍宝地对待,这是她与作家之间最浓烈的纽带联结。可惜女孩已经了解了作家的秉性,“你喜欢对所有的女人,像蜜蜂采花似的对世界滥施爱情,而不愿作出任何牺牲。”

本该是怨怼的,或是要狠心放弃这段单恋的。可是女孩对作家的爱实在太虔诚、太深刻,她不忍心责怪他的薄情,不舍得他自由的脚步被迫停驻。最便宜的产科医院对她来说像是地狱一般的存在,但如果是为了他,她愿意再踏进这样的地狱一千次。

女孩的确不求任何回报,但在最后一次见面里,当她得知作家许多年来连她名字都不记得的时候,她彻底地失望了。原来这么多年的辗转中,她从未靠近过她的明月。

死亡此时已经是必然的结局,命运和作家几乎没有给予她多少眷顾,女孩也无法救赎自己,她只能壮烈地、失败地走向自己的终局。若是回顾女孩这一生的沉沦,即使交杂了太多了贪嗔,即使曾被荆棘刺伤心脏,她也从未后悔曾注视过作家温柔的双眼。

结语

这部作品距今已经有一百年左右了,以现代人的目光去审视那个时代的思想,也许会碰撞出很多冲突,甚至产生一些不是那么公平的看法。女孩一厢情愿地付出和等待似乎太过卑微,让人觉得她没有留给自己自尊,她的感情并不值得被敬重。

但是茨威格是带着包容与关爱来讲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想为我们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纯粹到极致的感情,她毫无保留、热烈又含蓄,因而读者体验时更不必带有任何道德标签。女孩本身就是那优雅美丽的白玫瑰,在爱情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即使一瞬间的绽放也足以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