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成功家庭教育家长课堂 系列讲义

主题:和谐家庭之相处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讲义根据多次讲座实践的流程和要点编写,仅供参考,讲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家长的情况灵活调整,设计自己的教案)

授课流程及要点

一、欢迎词; 自我介绍

欢迎家长朋友们来到[ ** 家长学校],请给我们在座的每位家长一个热烈的掌声。(欢迎词)

我叫***,是***机构的老师,[**家长学校](* PPT-1:大字显示主题)是由我们**学校与北京大学成功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组联合举办的一个公益性的家长课堂,目的是通过家长课堂的讲座和研讨,传播成功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朋友们提升教育孩子的能力,有效解决教育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并非仅仅靠优质的学校教育就能够实现的;北大专家的调研发现,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功幸福的基础。北大学生成功黄金定律之三: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优质的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就是说,一个高材生的成长需要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与学校合作,才能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所以,我们今天邀请家长朋友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成功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

我们家长课堂有一系列专题课程,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和谐家庭之相处法则》(* PPT-2:大字显示主题)

二、主题简介

首先,请各位家长朋友看一下北大成功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组公布的一组数据(* PPT-3:大字显示主题)

1. 在与孩子关系方面,北大学生家长的评价是:

56.1% 的人认为“关系密切,非常和谐”;

26.0% 的人认为“相处融洽,关系和谐”;

16.6% 的人认为“偶尔发生争执争吵,但总体比较和谐”;

只有0.5% 的人认为“经常发生争吵,关系不太和谐”;

只有0.2% 人认为“交流不多,也很少争吵,但关系并不和谐”。

(加黑部分,重点强调)

2. 而在与父母关系方面,北大学生的评价是这样的:

92.3% 的人在中小学阶段与父亲的关系“非常和谐或比较和谐”;

98.2% 的人在中小学阶段与母亲的关系“非常和谐或比较和谐”。

(加黑部分,重点强调)

3.(引出结论,突出这次课堂的主题)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北大学生出自和谐家庭。来自关系不和谐家庭的学生比例极低,即使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至少和父母一方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

4.案例讲解:

在课题组调查的案例中,有一位来自北大社会学系的宋同学,据她回忆……(参看:《人人可以上北大》64页,结合主题简要概述,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

(总结):

后来听课题组的老师介绍,宋同学在叙述这一段的时候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而这种源自内在的幸福感恰恰得益于父母为她营造的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家庭中,她的收益是学习不会受到影响,身心也能得到健康发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北大学生家长,也是许许多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5. 过渡语:

当然不可否认,不是每个家庭天然就和谐的,也不是每个家庭自始自终都能保持和谐状态。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可能在行为和思想意识上一模一样。如果出现了矛盾,应该把握何种原则,尽快调整?

(停顿40秒,目光扫视听众)

三.夫妻关系:

引出话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来研究夫妻关系,这是因为夫妻是家庭的核心成员,两人和睦才是营造和谐家庭的基础。中国自古都把夫妻比作“鸳鸯”,(* PPT-4:大字显示主题)正可谓“只羡鸳鸯不羡仙”。可见夫妻如果能和谐相处,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四.夫妻关系的类型

1.过渡语(提问):

不过俗话说的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请大家仔细想想,在我们身边,除了少数从不吵架斗嘴的夫妻外,多数夫妻是哪种状态?

(停顿40秒,目光扫视听众)

2. 互动:

对此留意过的家长朋友,请举手?

1) 讲师视现场情况,灵活掌握。

如果家长不愿意回答,讲师可以引导他们:现在有很多讲述婚姻关系的影视剧,比如《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等,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型的夫妻关系。主要有哪几种呢?

2) 如果家长的回答与我们的结论一致,要予以口头肯定或发送小礼品。如果家长的回答过于冗长,讲师要及时打断总结。如果家长的回答超出预计范围,出现第6种夫妻关系类型,但又言之有理,在肯定的同时对其赞扬:“看来,您也可以成为婚恋专家了。”

3) 如果没有第6种,直接进行解释说明(* PPT-5:大字显示主题)

3. 对夫妻关系类型作简单解释说明

A: 夫妻关系非常融洽,从不吵架斗嘴;

(这是一种我们孜孜以求的最佳状态)

B: 夫妻关系比较融洽,偶尔吵嘴;

(偶尔吵一下,可能会成为夫妻生活的小调剂,但是如果成为习惯了,就要防止小吵变大吵,从而影响到孩子。《我是这样考入北大》的案例五,127页《暴风爸爸 细雨妈妈》这篇文章就讲到了北大学生经历父母争吵后的心理变化,值得家长深思。幸运的是,这个孩子情商比较高,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最终不仅化解了心理危机,还帮助爸爸妈妈缓和了紧张的关系。但是我们能够保证自己的孩子也会这样成熟吗?!)

(也可以举《人人可以上北大》67页下“另一位北大女同学”的例子)

C:经常吵架,甚至当着孩子或老人的面就会吵架;

D: 关系不和睦,甚至有时还会打闹起来;

(C/D这两种类型,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有人说小孩子都很任性,其实我们大人有时也是这样,尤其在处理夫妻那点儿事的时候,两人就像点着的火药桶,无所顾忌。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大都有一个暴力的父亲或母亲。如果还打算让孩子成材的话,就应先抑制住自己的任性,然后再寻找合适的相处法则。)

E: 持续冷战,接近分居状态。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精神暴力”更让人痛不欲生的了,在父母零交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想而知他的精神会有多压抑。)

4.过渡语:

那么,比照我们提供的夫妻关系类型,请家长朋友们想一想,作为夫妻双方,你或你的另一半,还各自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来改善你们的夫妻关系?

(停顿40秒,目光扫视听众)

四.刺猬法则

1. 引出话题: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西方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在一个凛冽的冬天,两只刺猬又困又冷,它们想依偎取暖,但是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了,身上的刺将对方扎的鲜血淋淋。不仅没有得到对方的温暖,还弄得自己伤痕累累。后来,聪明的它们几经调整,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又很好的保护了对方和自己。

这就是著名的“刺猬法则” (* PPT-6:大字显示主题)

2. “刺猬法则”实际上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夫妻当然不能排除在外,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1) 经常听到有些人说,我们俩都过这么多年了,孩子也这么大了,之间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如此亲密无间,迟早有一天会有种“左手摸右手”的感觉。如果对方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自己,长此以往就会忽视对方的存在和感受,矛盾也会随之产生。那么要想重新焕发个人魅力,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有机会,独自带孩子去旅行,给对方一定的独处空间;

抽时间,参加个兴趣班,让对方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你;

2) 还有些人特别想知道对方一天的行踪,总是喜欢查看对方的短信、邮件等,让对方感到不受尊重和信任,由此引发家庭大战。你越想靠近对方,对方反而离你越来越远。这是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隐私,就像一些人说的“隐私和内衣一样,不能随便拿来示人”,即便夫妻之间,各自也一定会保留一些小秘密。聪明的人,会给予对方最大的尊重和信任,只要对方有情有义,一定会感受的到,同时还你以最大的尊重和信任,就像那两只聪明的刺猬一样。

3.过渡语:

夫妻关系既要如此,那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否也要遵循“刺猬法则”? (* PPT-7:大字显示主题)

(停顿40秒,目光扫视听众)

五.亲子关系

1.互动:

1) 同意的请举手?(目光扫视听众)

感谢大家(这几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感谢大家(他们)能够审视自己,感谢大家(他们)能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调整自己。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他们)。

2)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把握这个原则呢?请各位家长朋友献计献策!

讲师根据家长的回答进行及时总结:

比如:

不偷看孩子的日记;

不监视孩子的行踪;

等等

2.总结:

1) 看来,家长们都领会了“刺猬法则”。其实只要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就会为良好的沟通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一贯良好的沟通能够营造出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如果有些家长说,之所以会偷看孩子日记等,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孩子,担心孩子走上歪路等。讲师要对他们说,这些行为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这样的爱一旦成了孩子的精神负担,让他们失去了自由,实际上已经演变成对孩子的全面控制。风筝线拽的越紧越容易断,刺猬之间离得越近越容易受伤害。所以,要给爱一个可以呼吸的空间。比如想知道孩子的近况,可以和班主任及时沟通。就像我们为了到达一个地方,可以有很多条路线供选择;就像那两只刺猬一样,稍微调整一下,一样能达到目的。

3.过渡语:

好,我们在领会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相处智慧后,还不能忽视另外一个日益突出的隔代教育问题。(* PPT-8:大字显示主题)

五.隔代教育冲突

1.引出话题:

现在的竞争压力非常大,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不得已让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还有一些家长的父母总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在教育孙辈的问题上积极“参政议政”。这必然会引来隔代教育的冲突。

2. 留作业: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冲突?“刺猬法则”能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请各位家长带着这些问题,回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感悟。

希望在下一次家长讲堂中,继续听到您的声音,期盼您与大家交流分享。

六.结束语:

好,各位家长朋友,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PPT-9)。

希望像图片中的那样,和谐共处的美景处处都有。

最后再次谢谢大家的学习与诚意。

各位家长,下次见。

(放出门音乐,一直到家长全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