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种特有的电影,叫武侠片。
因而也派生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叫武术指导。

武术指导,是一部武侠片的灵魂,打斗场面好不好看,全靠他来设计。
甚至于,他还可以用动作来诠释影片的主旨。
在某些时候,是唯一能跟导演平起平坐的人物。

中国第一部武侠片,名叫《火烧红莲寺》,拍摄于1928年,距今将近100年了。
而中国第一位正式的武术指导,诞生于1960年,距今60多年。
他的名字,叫袁小田。
01
在《火烧红莲寺》上映前16年,即1912年,袁小田出生于北京。
清末民初,京津燕赵一带习武成风,聚集了大量武林高手,比如杜心五、韩慕侠、孙禄堂、王子平等。
袁小田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北派功夫。
在没有特技的年代,这可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比李小龙还真。

1937年七七事变,北人南迁之际,袁小田受薛觉先邀请前往香港,负责粤剧武打动作设计。
薛觉先是与梅兰芳齐名的粤剧红伶,时有“南薛北梅”之称。
能为他设计武打动作,足见袁小田在业内的名气。
而这,也可以视为武术指导行业的先行探索。

1939年,袁小田正式进入电影行业,第一部试水之作,即让邬丽珠名声大噪的《关东大侠》系列电影。
袁小田在里边为邬丽珠担当武打替身。
虽然并无角色剧情,但仍然非常重要。
因为邬丽珠本是中国第一位武打女星,自幼习武,还在“精武体育会”训练多年。
是霍元甲传人。

连她都需要找袁小田当武替,足可见袁小田的功夫之扎实。
如此有实力,奈何老天不赏饭吃。
袁小田长得既不高大,又不英俊,让他注定成不了大红大紫的男一号。
但是在替身、配角、武打设计的领域里,他还是越来越出名。

1960年,王晶的父亲王天林所拍的电影《铁臂金刚》片头,出现了这样几个字:
武术指导袁小田。
这短短的几个字,在电影界尤其是武侠电影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才有了“武术指导”这一名词。

而袁小田,则是中国第一位专业武术指导。
在他的带领下,武术指导从一个职业,发展成为一个行业。
他的儿子,甚至成长为天下第一武指。
02
1963年,美国导演尼古拉斯·雷拍了一部与中国有关的电影,名叫《北京55日》。
影片以西方人的视角,再现了八国联军与义和团那段历史。
总体来说,虽然有失实之处,但相比还算比较客观,没有过分美化谁,也没有过分丑化谁。

男主角是演《宾虚》的查尔顿·赫斯顿,女主角是奥斯卡影后艾娃·加德纳。
主要角色,包括慈禧太后、端郡王、荣禄等,都由外国人扮演。
除了观感奇怪之外,倒也没什么可吐槽的。
因为导演本来就是要拍一部正经电影。

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想来中国实景拍摄,根本不可能实现。
于是就在西班牙马德里郊外搭建了一座60英亩(约24万平方米)的“北京城”。
不得不说,真是大手笔,下血本。

影片场面十分宏大,所需群演多达数千人。
电影拍摄期间,西班牙的中国餐馆全部关闭,因为餐馆员工都被电影公司请去拍戏了。
同时,他们还从香港请去了袁小田。
担任里边的武术指导,顺便也跑了个龙套。

据说,他是第一位受邀请参与好莱坞大片的中国演员。
黄柳霜、陈美丽等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华裔除外。
从此开始,他又陆续以此种形式,参与了十多部国际影片。
一边做武术指导,一边也过了把戏瘾。
虽然都是小角色,展示的却是实打实的功夫。

在李小龙尚未成名的时代,袁小田以自己的演绎,默默为中国功夫做注解。
无论在华语电影,还是西方电影中。
1970年之后,年届六旬的袁小田有些打不动了,于是慢慢退出舞台,专心传技于自己的儿子。
希望儿子能继承衣钵,将他所开创的这一行业发扬光大。

超出意料的是,在他儿子手中,不仅让“武术指导”惊艳世界,还让袁小田迎来了真正的巅峰时代。
03
袁小田有五个儿子,袁和平、袁顺义、袁祥仁、袁日初、袁振威。
在他的悉心培养下,都成为了演员和武术指导。
这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袁家班”班底。

尤其是袁和平,通过指导《卧虎藏龙》《黑客帝国》《杀死比尔》等好莱坞大片,而成蜚声国际的“天下第一武指”。
他所设计的动作,充满美感,又充满东方式的哲学,能很好地诠释“武侠”这一主旨。
而他,始终将自己的父亲当成是神。
他崇拜神,同时也塑造神。

袁和平1962年以演员的身份进军影视圈,1970年在父亲的帮助下,首次做武术指导。
那时候,香港武侠片影坛,是李小龙的天下。
然而李小龙就像流星一样,一划而过,极尽光芒。
1973年,李小龙去世后,香港武侠片群龙无首,一片消沉之气,动作演员们也找不到出路,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经过五年的摸索,袁和平于1978年正式推出了新式武侠功夫片《蛇形刁手》。
之所以说新,那是因为李小龙已经将硬功夫展示到了极致。
在他之后,没有人能超越,无论怎么打,拍出来都不好看,观众不买账。
袁和平另辟蹊径,决定尝试一种新形式:实打+搞笑。

袁和平的想法,得到公司老板吴思远的支持,大胆启用,让他提纲导演。
而袁和平更大胆,他所选的男主角,是“票房毒药”成龙。
成龙先前跑龙套出身,李小龙去世后,公司意欲让成龙挑大梁,奈何连续拍了几部电影,全都赔得底朝天。
这样的人,袁和平却让吴思远花6万块钱把他“租”了过来。

袁和平是有眼光的,他看出成龙并不适合演正片,幽默搞笑才是他的最大天赋。
而且,成龙出身于戏班,所学花架子甚多,也适合动作喜剧。
至于配角嘛,就让自己的老爸袁小田来演。
一来合适,二来省钱。
毕竟,当时的袁和平也是籍籍无名,手里无钱。

片里片外,袁小田都担当着成龙恩师的角色,手把手教他练拳。
通过这一老一少两个搞怪鬼的精彩演绎,《蛇形刁手》取得了270万票房。
这在当年,已经算是很高了。

袁和平再接再厉,以同样的班底,同样的套路,当年又赶拍了一部《醉拳》,一举拿下676万票房,位居年度亚军。
从那以后,成龙彻底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袁小田,也迎来了短暂的、迟到的演艺巅峰。

在影片中,他头戴破毡帽,腰挂酒葫芦,成为苏乞儿最早的银幕形象,也成为最经典的银幕形象。
到后来,周星驰拍《武状元苏乞儿》,一面致敬,一面也在模仿。
再后来,周星驰拍《功夫》时,还专门找来他的儿子袁祥仁客串。
其造型,仍然如出一辙。

袁小田所塑造的“苏花子”这一形象太受人喜爱了,慢慢地,从电影界延伸到游戏界。
当时最火爆的街机游戏《拳皇》还以他为原型,创造了功夫大师镇元斋。
据说,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为原型的游戏人物(也有人说第一个是春丽)。


在那个时代,功夫武侠片成为香港电影市场的主流,而支撑功夫片的,是无数武指和武行人员。
袁和平、成龙、洪金宝等等许多人,都曾受过袁小田的新手指导。
要说他是武术指导的鼻祖,功夫影星所尊崇的灵魂人物,也并不为过。

然而,和李小龙一样,袁小田的辉煌时刻也很短暂。
1978年才走红,1980年就因肺癌病逝了。
多年以后,人们已经不记得袁小田这个名字了,可由他所创造的经典形象,却永留于世。
明星、名人、名利场;
猎奇、八卦、说书坊。
喜欢,就请关注、点赞、转发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