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川

大家好,这里是少川观地球,我是少川。2022年上海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到了和美国有关的一条题目“猪湾事件”,该事件对于美国来说,是很丢脸的一次军事行动,绝对可以排在美国历史上最丢脸军事行动的前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详细的了解猪湾事件,就必须从古巴建国的背景进行入手。众所周知,古巴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制糖业高度发达。古巴岛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当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而且古巴首都哈瓦那,距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都市迈阿密直线距离仅有370公里,因此自从1776年美国建国之后,就无时无刻想要拿下这块战略要地。

古巴岛上有原住民,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之下进行航海,发现了西印度群岛成为最早登上古巴岛的欧洲人。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攻克古巴,开始进行近400年的殖民统治。从1868年开始,古巴人民掀起独立战争。在1895年进行的第2次反西班牙独立战争当中,美国强行插手,以国际警察的身份介入,想要接替西班牙对古巴进行殖民统治,早在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就发表门罗宣言,声称美洲人的事务要由美国人来管,意图将整个美洲变为美国的后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班牙人的海上霸权,早在17世纪就已经不复存在,所以美国很快就接管了西班牙在古巴的利益。1902年,美国在古巴扶持自己的傀儡,成立古巴共和国,然后强行租借两处军事基地,将加勒比海变成自己的内海。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兄弟率领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府的统治,古巴成为了美洲历史上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也就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尽管美国为他们的忠实代理人巴蒂斯塔提供了坚船利炮,但在卡斯特罗兄弟和切格瓦拉的领导之下,古巴革命者成功攻占了总统府,解放全国,巴蒂斯塔仓皇流亡美国。

1959年1月2日,古巴成立革命政府,卡斯特罗担任总理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美国当时迫于古巴民情的革命需要,承认了革命临时政府,甚至还在当年4月邀请卡斯特罗赴美进行访问,对他进行拉拢渗透。然而由于卡斯特罗坚决推行社会主义,甚至在当年10月,宣布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更是在1960年5月8日宣布同苏联建交。这一系列和美国背道而驰的做法,触怒了美国的逆鳞,美古关系迅速恶化。就在古巴和苏联建交之后没过几天,美国就宣布停止对古巴的一切援助,并且停止从古巴进口食糖,并且随后进行全面禁运,而性格强硬的卡斯特罗也直接针锋相对,将美国在古巴的所有财产没收为国有。1960年9月2日,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百万人大会,通过《哈瓦那宣言》,美古双方关系恶化到冰点。1961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同古巴断交。

1961年1月20日,43岁的约翰肯尼迪正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他延续了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的XX政策,并一手策划了猪湾事件。1961年4月15日,一批伪装成古巴飞机的美军b26等轰炸机入侵古巴领空,试图摧毁古巴空军,但没能得手,两天后的17日凌晨,由美国派遣的近16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海空军的掩护之下,于古巴中部的猪湾吉隆滩和长滩进行登陆作战,拉开了入侵古巴的节奏,史称猪湾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雇佣军登陆之后残杀当地民兵,激起了古巴民众的奋勇反抗。菲德尔-卡斯特罗公开宣称:要“一条条街道,一栋栋房子”的保卫古巴的每寸土地。随后由于国际舆论介入进行谴责,肯尼迪不得不撤回空军的支援,而且放弃派遣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失去空军掩护的美国雇佣军陆战能力大打折扣,仅过72小时,占领吉隆滩的雇佣军就被机击溃,古巴宣布美国雇佣军全部被歼灭。

根据战后披露的数据,美国派遣的雇佣军以古巴流亡者组成的2506旅为主,约100人死于这次事件当中,美国损失4位飞行员。2506旅有1202名战士被俘。古巴军民的损失更大一些,部队方面176人在事件当中丧生,民兵和平民的损失人数在2000人左右。时任苏联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对话肯尼迪,前者明确表示,苏联不会放任美国对古巴的入侵,在重重压力之下肯尼迪最终宣布撤军,并且承认猪湾事件是一个错误。

关于猪湾事件的意义,第一,这是美国针对古巴发起的一次非正义战争,不仅是美国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上的失误,是美国反古巴行动的第1个高峰,仅仅上任90天的肯尼迪政府大失信誉。第二,迫使古巴彻底走上和美国决裂的道路,跟苏联开始靠近,导致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第三,古巴猪湾事件连同50年代的美军入朝作战,以及60~70年代美军扶持南越进行对越南的分裂战争,充分说明在冷战时期,美国彻底走上了霸权道路,谋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势力版图,威胁世界的和平。

美国口口声声说要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维护世界和平,但在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多次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引发战争,导致无辜平民流血丧生的,恰恰是满口仁义道德的美国。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