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社会保险一辈子,退休以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会有2~3部分构成。按照《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国发38号文件),大多数人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国发1997年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的人员,现在退休的老人,会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上再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渡性养老金有点像建立个人账户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的一种补偿。

现在,我们平时缴费产生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待遇哪一部分更高一些呢?一般来说是基础养老金更高

(一)基础养老金的养老金计算公式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现在很多地方也称之为退休养老金计发基数。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一般在0.6~3之间,对应着我们按照60%~300%基数缴费的档次。特殊人群也会低于0.6或者高于3,比如说四川省过去一些老人是按照40%的档次缴费,深圳一些职工是最低可以按照最低工资基数缴费。因此,有一些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是0.4~0.5,也不要吃惊。

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缴费档次计算,当平均缴费指数是0.6~3时,每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0.8%~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养老金计发基数)。

一般来说,养老金计发基数是高于全口径社平工资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5月开始,我国统一使用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核定依据。但是过去养老金计算使用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因此养老金计发基数会逐渐向全口径社平工资靠拢。比如说2022年山东养老金计发基数是7182.5元,而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社平工资只有6633元(年工资是79597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首先参保缴费时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的,每缴费一年积累余额相当于个人月社会平均缴费基数的96%。

当参保人是60%的缴费基数和300%的缴费基数,缴费积累的个人账户余额实际上分别是57.6%和288%的当年月社平缴费基数(即上年度社平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是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样就等于57.6%÷139,结果只有社会平均工资(当年月社平缴费基数)的0.414%。这种情况下,只有基础养老金待遇的一半左右。

如果说社平工资和养老金计发基数实现了并轨,或者社平工资的增长率等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有关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跟社平工资挂钩了。

如果是300%基数缴费,个人账户养老金是2.07%的社平工资,还是略高于基础养老金(2%)一点。由于能够按照300%基数参保缴费的人群很少,所以这样的概率很低很低。

一般来说,社平工资增长率会高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计发基数也高于社平工资,所以会显得基础养老金更高。

总体来说,大多数人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的话,产生的基础养老金是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