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麻辣串禁止玩手机、禁止换位置、禁止用筷子夹取锅内食物、每人最低消费10串、啤酒仅限两瓶......

这家串店的墙上,贴满了“规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串禁止玩手机

哈尔滨一家麻辣串店因为吃饭规矩多,引发了网络热议。

进到店里,就能看到墙上满满当当贴的“店规”, 包括:吃饭禁止玩手机、禁止吸烟、每人最低消费10串等。

对此,店家回应称,自己只是街边小店,主要靠翻台挣钱,如果顾客吃完不走或者边玩手机边吃,坐一个小时就吃三串,没办法盈利,很难养活十几个员工。

这话一听,貌似还挺有道理,但是一些网友看不惯了。

有人说,吃个饭还这么多规矩,这开的是饭店还是监狱啊?

也有人表示,店是人家的,店家定要求没毛病,接受不了可以不去。

那么,如此“霸道”的店规,会有人买单吗?

从网曝视频可见,这家串店的生意还真不错,甚至有不少人因为“规矩多”专门去打卡。

哈尔滨市民刘女士,就曾专程开车几十公里去吃串,刘女士去的时候,店里顾客满满当当,的确没有人玩手机,每个人基本待半小时就吃完出来了。

看来,繁多的规矩并没有影响人家的生意,甚至还反向营销了一波。

但是,仔细看这家店的规矩,管抽烟喝酒玩手机就算了,顾客吃多少你也要管,那这与饭店的开瓶费和最低消费有什么不同呢?

开饭店,当然可以张贴店堂告示,但是不能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我国《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否则将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最高3万元的罚款,每人最低消费10串显然是违法行为。

或许店家觉得,自己张贴满墙的“规矩”是你情我愿的市场行为,但市场交易行为也要在法律的范围里进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说到,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行为,商家不能限制或者排除消费者的权利。

无论是禁止玩手机还是最低消费10串,都是在加重消费者的责任,给消费者额外的负担。

吃十串玩手机两小时的顾客确实存在,但店家可以对其言语劝导,而不是以个别现象,限制所有的顾客。

顾客花钱买你的东西,还要处处被找茬,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饭先定规矩

串店老板这类“想吃饭,先定规矩”的操作,在市面上并不罕见。

以前顾客是上帝,现在花钱去吃饭还得装孙子。

在一些网红店和私房餐厅面前,食物味道变得不重要,只要够文艺装X,老板脾气大,就会有一大堆人跟在屁股后面追捧。

上海某中餐日作的餐厅被称为餐饮界的最强PUA,这家店的主营业务就是把中餐分成小碗菜,美其名曰“中餐日作”,一股日式的逼格瞬间高贵起来,就连吃个饭都有了门槛,有钱都不一定吃的上。

首先,你得先预约,交1000块钱定金,定好了不退,每天直接带10个客人。

然后回家排半年号,好不容易轮到你了,开餐时间还是统一的,六点半逾时不候,去晚了有的菜你就吃不到。

店里没有菜单,做啥吃啥,菜品和价格都随主厨心情决定,等你一落座,才发现端上来的都不过是家常小炒。

西红柿炒蛋一勺,香椿皮蛋两瓣,清炒菜心两条,贵妃鸡一片......

你妈看了,都得骂你几句:这有我做的好?

一顿饭没吃饱,2000块钱没了,人家主厨还要额外加收10%的服务费。

这哪是去吃饭,这是去甘愿当抖m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明确规定:餐厅无菜牌、不明码标价都是违法行为。

但架不住有人就是吃这套,老板开不开门看心情,吃个饭要提前半年预约,成为餐饮店唯一的衡量价值。

原因就是当前消费市场陷入了一个怪圈:对顾客虐得越狠,下单率就越高。

很多人潜意识里觉得,吃饭规矩多、对顾客挑三拣四的饭店,才是有真功夫的,否则老板肯定不敢这么干啊。

于是,消费者的共识变成了饭越好吃,店主脾气越怪,在这种消费观念下,一些商家就摸出了套路。

一杯奶茶,排的队越长,价格就越贵,连餐桌都没有的咖啡店,也挡不住人头攒动蹲在马路上迎风喝,喝完之后,连杯子上的杯套都舍不得扔。

这类给顾客定规矩、设门槛的餐饮店,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炫耀的心理,大搞消费杀猪盘。

社会发展好了,中产阶级越来越多,消费者有了闲钱,也就有了更高端的需求,在社交货币的心理作祟下,发个朋友圈炫耀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需求。

获取食物的过程越是艰辛,拍出来的照片才越珍贵,在朋友圈里获取的点赞量就会越多。

上述新闻里的串店,就是有人看重店家设的规矩,不惜开车几十公里也要吃上几串,这则新闻上了热搜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网友“慕名前去”,然后把满墙的店规拍一拍,发到朋友圈,配文:热搜同款串店打卡!

说到底,很多人吃的已经不是吃食物了,而是想要跟上潮流、炫耀个性的心理需求。

正是这些需求,才让很多靠着网红虚名存活的店,割完一波韭菜后转头就撤,只有消费者成了“一边花钱一边被教做人”的冤大头。

消费者和商家是彼此平等的交易关系,而非一方服从,一方支配的从属关系,只有消费者挺起了腰杆,那些市场乱象,才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