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已过,这意味着天气将从凉爽向寒冷过渡,降水会明显减少,天气会变得更加干燥。此时很多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喉痛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该如何缓解秋天干燥带来的影响,并更好地在此时节养生调理?

寒露养生正当时:调起居,三保暖

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颈腰脚,三保暖

寒露之后不宜再“秋冻”,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的保暖。

暖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条围巾可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暖腰: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

暖脚: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还可以利用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寒露艾灸正当时:舒筋络,散凝寒

除了日常的保暖之外,还可以对身体进行艾灸,利用灸烤使艾热由穴位通达全身,起到疏通经络,温热保暖的效果。

1、灸关元——补阳气!

关元穴是人体保健要穴之一,艾灸关元坚持一段时间可以健康长寿、增强体质。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灸此穴一定要掌握火候,那就是要温而不烫。灸的时间要长,持续地温灸,达到热量内透,自觉腹内暖洋洋,热乎乎,像融化般的舒适状态。

灸到红晕为度。艾灸关元穴见效,腹内的寒气会立时觉消散。

2、灸足三里——提正气!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之充养,是生命的根本。而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灸对人体机能的调整具有整体性,通过艾灸“足三里”,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3、灸肺俞——强卫气!

寒露之后寒气逐渐加重,户外出行锻炼时冷空气直接吸进肺里, 为了避免寒邪入体,固护肺气变得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寒露食补吃“三宝”:滋阴又润燥

所谓“阴”,是指人体内的阴液,包括精、血、津液等物质。寒露气候干燥,燥盛则干,有伤阴液,故应以滋阴润燥为主,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一宝”: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药含有一定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心血管的维护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山药还富含膳食纤维,对促进我们肠蠕动也有帮助,是肠道的清洁夫。

“二宝”:莲子

据古代医书记录:“莲子入心经,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的效果。搭配银耳煮成汤羹,每天喝一碗,能有效预防秋季腹胀腹泻,滋阴润肺防秋燥。

“三宝”:红薯

红薯,又名山芋、甘薯、番薯、地瓜等。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草纲目》记载:“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因红薯块根具有多种活性成分,所以红薯有着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降血糖、缓解便秘等诸多作用。但红薯不能一次吃太多,否则也会引起腹胀等。

希望秋天的你,把寒邪都排出去,收进身体里的都是暖意。

ps: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合作版权图库和灸大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章中分享的方子、灸疗方案、手法等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