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全面构建“1263”就业工作模式

简介: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是省属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始建于1978年。2001年,学院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2008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9年被评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教育部组织认定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学院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2021年学院“校企共建'1263工作模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入选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交流研讨会典型案例,并荣获全国“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学校”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每年为潍柴集团、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等企业输送大量优质毕业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拥有成熟经验,为潍坊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近几年在行业领先企业就业占比30%以上;50%以上智能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于行业领军或上市公司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居“六保六稳”之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毕业生规模增长、新冠疫情防控、产业结构转型、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在学院党委坚强领导下,紧密服务毕业生,密切联系产业企业,搭建大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的新平台,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新空间新渠道,以“党建+就业”,发挥党组织及党员的作用,创新工作模式,健全了就业工作组织体系;完善了培养体系和双创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两项能力;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六措并举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现了毕业去向落实率、留鲁留潍率、自主创业率的稳定与提升,形成了“1263”就业工作新模式(健全1个组织体系,提升2项能力、深化6项举措、提升3个比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构建新时代就业工作组织体系

学院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下,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手,积极推进政行企校共建就业指导委员会,构建校企合作发展共同体。在学院党委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正确方向,将“稳就业”“保就业”列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把抓细抓实抓好就业工作摆在主责主业的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抓紧抓实,以重塑再造的精神,扎实推动工作上水平。健全就业领导小组职责,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学校领导主抓、部门分工负责、全院上下联动、师生全员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建好队伍,全面完善“两项”体系,提升“两项”能力

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支部抓党建主体责任,坚实的党组织基层力量,扎实推进书记带头主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两项”体系、“两项”能力的工作新格局。

(一)创新“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以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杰出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聚焦创业实践型和岗位创新型两种人才培养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系统构建“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创新实践、价值积累”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创新实施“线上、线下、职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顶岗实习管理水平与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典型发言,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完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构建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创业信息、项目接介服务平台,指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健全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深入开展双创培训;完善孵化基地服务功能,优化项目服务;规范基地运行,完善项目评估准入等制度,提高孵化成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开展特色党建+业务活动,六措并举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创新活动载体,统筹融合共促,确立“党建+业务”理念,聚焦党建强引领,将党建工作贯穿业务始终,以党建带业务,让基层组织“活”起来,不断深化党建与就业工作高质量深度融合。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六措并举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深化就业创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夯实《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基础,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专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专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升级了“就业信息网”功能,开通线上招聘、网上签约、就业指导、职业咨询四大信息平台,2022年2136家用人单位入驻我院就业信息网,对7000多名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将就业实习实践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打通毕业生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二)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拓展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渠道

针对“访企拓岗”、“百日冲刺”、就业活动周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实施“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多渠道开发更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落实“一把手”工程,学院专门研究布置访企拓岗工作,积极开展书记校长“百家企业行”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截至目前,党委书记、院长带队走访企业160余家,新增优质就业岗位10000多个,与潍坊市7个县市区签订就业育人协议,为潍坊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稳定就业渠道

学院相继举办了“2022年春季网络招聘会”“校友专场网络招聘会”“名企进校园专场招聘宣讲会”“2022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省级集中招聘活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专场”等线上线下30多场,共组织了包括魏桥集团、比亚迪、新和成、鲁丽集团等1000余家优质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00000余个,涉及装备制造业、建筑业、生物医药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10以上,其中机电、化工、机械、汽车、纺织类毕业生供需比达1:14以上。

(四)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拓宽就业渠道,服务毕业生多样化成才

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服务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发挥山东省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先进集体优势,支持224名毕业生从戎报国。学院充分做好专升本辅导服务,拓宽学生升学发展空间。2022年,学院组织2700名学生专升本报名,1541名学生被本科高校录取。

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学院聚焦“加强党的领导、打造育人品牌”两个环节,有4名毕业生服务“西部计划”。

学院持续推进毕业生海外就业,服务本土企业“走出去”。20余名毕业生到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境)外就业或研修,有效服务山东企业“走出去”战略。

(五)党旗领航帮扶更精准,困难毕业生就业有保障

积极推进“党建+就业”帮扶活动,按照毕业生就业意向分类施策,加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重点群体毕业生实名制动态管理,实施“一人一策”“一类一策”专项帮扶计划,提供“一次个体咨询、一次技能培训、一次就业补贴、一次就业创业推荐”“四个一”服务,近5年为千余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近200万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重点群体帮扶对象全部实现就业。

(六)建立就业工作考核机制,提升就业工作效率

学院制定《学院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系部的就业工作目标,通过建立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有效推动就业工作开展。实施《学院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对系部目标、任务、计划完成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并对改进情况实施跟踪、持续改进,加强了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了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提高了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学院每年都召开就业工作总结会,评选并奖励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与个人,形成了“人人争先进、个个想创新”的就业工作新局面。

四、“党建+就业”结新果,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留鲁、留潍率、自主创业率等保持稳定

(一)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稳定,专业相关度持续走高

近三年,本校毕业生总人数呈上升趋势,有1500余名优秀毕业生成功到世界国家500强、行业领先企业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32.98%;装备制造大类学生就业比例54.22%。毕业生对当前就业状况的总体满意度98.77%,专业对口率是85.28%;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为100%;对本校毕业生素质能力的总体评价100%。

(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留鲁、留潍率保持稳定

学院将紧紧围绕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和潍坊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新要求,结合实施“十强产业”“十大扩需”“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多渠道开发更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三)毕业生创业比例稳步提升,创业带动了高质量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全方位做好硬件设施和服务软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研教改工作,建成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学院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优异成绩。2022年,我院学生荣获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1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省赛获银奖2项,铜奖2项;第七届潍坊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3个;“京东校园直播大赛”获省级二等奖1项;“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三等奖1项。学院被省人社厅评为“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学院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事业对各类人才的新要求,把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融入学院章程、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举措,形成“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0万余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一步学院将对标德国先进制造和山东省制造业强省战略,锚定“智能制造”特色发展办学方向,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核心工作,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全面开创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高校的新局面中重实干、善担当、作表率,保障学院持续站稳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