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作为一种临床多发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一线治疗基本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如何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晚期肾癌二线用药有多种选择,明确治疗目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患者的获益达到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

一线靶向药物治疗失败患者的二线治疗主要推荐

:继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转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序贯治疗、TKI+mTOR抑制剂联合治疗以及免疫联合靶向治疗。

国外相关研究证实,这些二线治疗方案可以延长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对延长患者生命、控制病情进展有很大帮助,值得推荐。但鉴于国内医保政策和患者自身经济状况各不相同,

晚期肾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需个体化

靶向单药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注:肾癌二线靶向治疗方案数据列表;橙色底色为已获批方案。

免疫单药方案

O药

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O药组 VS 依维莫司)的中位OS为25个月 VS 19.6个月,ORR为21.5% VS 3.9%,中位DOR为23.0个月 VS 13.7个月,确认反应开始的中位时间为3.0个月 VS 3.7个月。

双靶向联合方案

乐伐替尼+依维莫司

两组患者(仑伐替尼+依维莫司组 VS 依维莫司组)的中位PFS为14.6个月 VS 5.5个月,中位OS为25.5个月 VS 15.4个月, ORR为37% VS 6%,其中仑伐替尼+依维莫司组有1例(2%)完全缓解(CR),18例(35%)部分缓解(PR),依维莫司组0例完全缓解,3例(6%)部分缓解。

靶向联合免疫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注:肾癌二线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数据列表;橙色底色为已获批方案。

肾癌骨转移

卡博替尼

有骨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ORR为17% VS 0%;有骨转移和内脏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ORR为20% VS 0%;无骨转移的两组患者(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的ORR为17% VS 4%。

小结

服用不同类型的激酶抑制剂可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长期服用还可能出现耐药性,因此

联合治疗肾癌成为进一步提高治疗反应率、降低副反应的方法

【重要提示】

所有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

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