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藻池早年是环形水域。清末修建京张铁路,才抹掉了西岸,使水面成为马蹄形。再往后,宣武区体委对此地进行各种利用开发,又转手倒卖,鱼藻池被挤占成月牙形,直到今天这样面积很小且干涸无水。

前阵子去了趟鱼藻池。如果不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大概没听过这个名字。

如前文所言,了解北京不是三言两语的事,哪怕只要个轮廓。

从哪里入手呢?北京正式成为首都是在八百多年前的金代,就暂从这里开始吧。

那个时期还没有现在故宫什么事儿。不过但凡王朝都有宫殿,鱼藻池就在金代宫城之内,乃是金中都留下的唯一一处皇家园林遗址。

其具体位置为今天白纸坊桥西两百米以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紧邻二环的(约240米*200米)区域内,除了荒地,竟是若干栋烂尾楼,废弃状态从90年代持续至今。现在这块地皮的所有者,仍是一家隶属深圳的私有企业。显然,是件难缠的官司。

此等局面说不好是不幸还是庆幸。庆幸之处在于,这里没有被继续开发,而我也能肉身翻墙,亲自去感受下想象中的金代气息,以及蚊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迈入这秘境不久,便发现一个小亭子。亭子很高,原因在于脚下本是水池的位置。此水池不等于当年的鱼藻池,不过也占用着部分相同空间。

以前这里曾经叫“青年湖”。这个以前并没有多么悠久,它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因组织青年学生来疏浚鱼藻池而得名。如今北京的青年湖在东城区安定门外,而鱼藻池旁边只留下了青年湖小学和青年湖社区两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之前做过功课,所以很快就找到了偏南位置的凉亭。亭子的年代并不清楚,目测也就几十年。

亭子西侧原本立有一块石碑,90年代侯仁之院士专门撰文,强调鱼藻池的重要性,故有此碑。遗憾的是,碑已倒地,碑文一面正好朝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蹲下身对着这块石碑努了几次力,最后放弃。

碑文内容如下:

金中都城内迄今尚有宫苑遗址可见者,惟鱼藻池一处。其地原在宫城内之西南隅,西隔宫墙与皇城内西苑之太液池一脉相通,同为皇家游宴之所。鱼藻池内筑有小岛,上建鱼藻殿,风景佳丽,自在意中。泰和三年端午节,金章宗拜天射柳,欢宴四品以上官于鱼藻殿,事载《金史本纪》,去今适满七百九十周年。尔今历经沧桑,宫苑古建荡然无存,仅得鱼藻池遗址,即今青年湖。近年营建西厢工程,于鱼藻池遗址迤东约二百米,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夯土层二处,南北相值,可以确定为金中都前朝大安殿与大安门故址所在。鉴于鱼藻池遗址与研究金中都城宫苑方位密切相关,已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十月九日侯仁之立石。

侯仁之院士所说的西厢工程,主要就是西二环南段的征地与修建。默默想象几秒,实在难以勾勒出那幅画面——原来这段西二环正是金代王朝的中轴线。

离开亭子向北移动。抱着仿古的心态而来,却收获了类似宫崎骏动画的心境。而这居然得益于那些烂尾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群中央有两棵百余年的老槐树,这里正是当年湖心岛的位置。种下槐树的时候,岛上曾有20来户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传统民房之中,北侧正中间曾建有一栋小洋楼。那是双合盛啤酒厂为外国技师专门修建,后来住进了一位中文名叫“洪生涛”的德国人。

洪生涛是律师,乃中德协会成员,房产是用他学生王有德的名义在30年代购买。后来王有德从军参加抗日战争,下落不明。解放后房管部门寻人不得,而洪生涛则于1952年左右被驱逐出境。他留给仆人的字画等物于文革期间上缴,自此不知所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钻进烂尾楼,爬山虎竟然蔓延到了楼内。没有人类的地方,尽显自然与生命之力。

驻足顶层,扶墙西望,京张铁路仿佛还在。它早已焕发新生,直通北京西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二环路的边上早已建立滨河公园,以此纪念金中都故址。只是这鱼藻池这片地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它应有的尊荣。

遗址至今未得保护,连老学者立下的石碑都已倒下,无人问津,令人不禁唏嘘几分。好在北京正在卸载各项功能,逐渐恢复古都样貌,或许可以期待。

此为探寻金中都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