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重要消息:

最近,多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部分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一次调整,下调幅度在10-60个基点,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理财产品到期后对比业绩基准能“达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业绩比较基准呢?

业绩比较基准,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咱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预期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估计能受到多少利息”。当然,这个基准数值并不是最后的收益率,只能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源于银行现在都是实施“净值化”管理,净值化管理下,理财产品的完全跟着市场走,产品年化收益率每天都不相同,当市场表现良好,当日理财产品收益率高,当市场表现较差,当日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可能高,但不管中间收益率如何波动,最终产品到期时,该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和基准比较利率相差不会太远。

两个利率相差无几,而今多家银行的理财基准利率下调,比如从2.8%-3.85%调整到2.5%-3.65%,说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也会有一定程度下降,最终大家拿到手里的收益会比之前少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不是一些银行本年度对银行理财产品基准收益率调整了,在此次调整之前,已经有不少银行调整了两三次。按照调整趋势及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市场环境分析,接下来银行理财基准比较利率还有可能下调。

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家有必要终止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吗?

如果仅从收益率上比较,将同样的钱投入同一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却下降了,继续投资该产品确实很“吃亏”。但咱们看问题肯定不能孤立的只看一面,一定要实际情况来看:

先来观察同一金融体系中的产品变化。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和银行存款及贷款利率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存款利率利率越高,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高一些。否则,大家就会将钱存入更安全定期存款而不是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定期存款关的收益率之差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内,虽然没有固定的比例值,但一方的波动会带动另一数据往同一方向变动。

据我们观察,2022年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了三次,最近一次是在9月份,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下调了银行存款利率,每一次利率的调整都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结果,银行理财模块作为最重要的银行业务之一,势必也会受到市场机制影响,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做出调整。

再来聊聊非银行金融系统内的投资变化。

国内能供普通人做投资的产品并不多,着几十年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实业、楼市、股、债、基市场,这些市场如今的回报率如何呢?

首先是实体行业。老实说,传统行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加上这两三年特殊因素的持续性影响,实传统体经济目前处于下行阶段,风险还是很大的,如果个人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不要轻易将钱投入这里,很可能“打了水漂”。

其次是楼市。楼市的风向转变真的太快了,前两年大家挤破脑袋要攒钱买房,如今那些“疯狂”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观望,这点从楼市每月的成交量就能看出来,连顶级大城市的楼市成交量都差强人意,如果只是为了投资,还是保持谨慎为好。

最后是股、债、基市场。虽然大家都知道“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很多人明知山中有老虎,偏向虎山行,最后的结果是账面上绿油油一片,这应该是2022年截止到10月份超九成投资者的真实写照吧!连专业的投资者今年收益都是深度环保色,个人建议普通投资者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从上述两方面来看,虽然银行存款理财收益率相比之前有所下降,个人收益减少了一部分,但这是市场大环境导致的,可能过段时间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了,收益率又会提高。且相比于其他投资领域,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靠前。

小结:

要不要继续做银行理财,因人而异!如果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偏向激进冒险,可以撤出银行理财市场,选择更有挑战性的领域,比如股、债、基市场。

如果既对本金又对收益有要求,那么银行理财市场可以继续考虑参与,毕竟这一领域的多数产品收益相比存款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要高一些。

如果更加注重本金安全,由于银行理财产品都是按照市场行情随时变化的,波动性较大,那么考虑可以不再做银行理财,选择安全等级高的银行定期存款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