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国父的儿子孙科拒绝随蒋介石去台湾生活,而1965年,孙科又回到了台湾。

到了他83岁的那一年,已经垂垂老矣的孙科在台湾溘然长逝,即使没有他在国民党内工作的那一段经历,他本身自带的光环就足以成为后代世代谈论的谈资。因为他的父亲是孙中山,而且他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科

所以自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一个人。除此之外,他曾经三次出任广州市市长,也是中国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先驱。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民国历史上没有人能够像孙科一样担任行政院、立法院、考试院的三院院长。

明明有着不同凡响的出身,也有着异于常人的成绩,他本可以在大陆过得更好,但是他还是去往了台湾选择和蒋氏父子在一起。

很多人认为孙科头顶光环无数,蒋介石也应该将其奉若上宾,因此他的晚年生活成了许多人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人都对他有着莫大的兴趣。

前排蒋介石与孙科

可是在后世的研究者眼中,孙科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索的地方,他除了有着显赫的身份,其他方面似乎并不那么出色。他曾经是支持蒋介石的首领,又曾经一度拥护蒋氏。这样一个战队不明确,立场不坚定的人,晚年有着怎样的生活呢?

“国父哲嗣”的名号

在一百年前的中华大地上燃烧着外敌侵略和国内四分五裂的炮火。伴随着分裂和动荡,许多的革命志士也纷纷冲在前方,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挥斥方遒,有的人以复兴民族中华为己任,而有的人卖国求荣,反向投敌。

在广大农民和工人受到压迫之时,有一位叫孙中山的人,他带领着数千万个革命志士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他的一生是荣耀的一生,所以他这一生注定要被世人敬仰,观看,甚至窥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

而孙科作为孙中山唯一的儿子,自然也会一直处在时代的风头浪尖上和别人的茶余饭后里。这样的人生或许不是他主动选择的,但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1891年的10月,广东省的一个小村落里出生了一名男婴。孙中山非常高兴,因为这个男婴是他的长子,他取名为孙科

虽然后来孙中山陆续有几个孩子,但是他对于这个长子的宠爱却超越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当然,他的宠爱包含着一个初为人父的喜悦和严厉管教的教导。他希望这个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为国为民、救民于水火的热血革命志士。

孙中山本就是一个十分博学的人,他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在孙科小的时候就接受熟读各种西方名著,他对西方文化要比中国历史还要了解。

孙中山

接受美式教育的孙科是不可能在国内读书的,因此他在毕业之后就积极申请美国的大学,他聪颖好学,一路研究,直到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了学士,而在哥伦比亚大学成了硕士,后来又坚持读到了博士。

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孙中山将其召回,亲自安排在自己的身边管教,也就是说,他要亲自带着儿子在革命事业中成长。虽然读了十几年的书,但是孙中山认为儿子一直是在纸上谈兵,必须要让他接受社会的实践才能够得到历练。

在这个时候,廖仲恺和胡汉民都极力地举荐孙科出任广州市市长。可孙中山以儿子没有经验、无法身居高位而拒绝了。

廖仲恺

虽然孙科真的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父亲的否定他也只能默默接受。在许多国民党元老的支持之下,孙科最终还是出任了广州市的市长。从1921年——1926年,他曾经三次与这一职位纠缠。

对于孙科来说,好不容易有独挡一面的机会,自然要重新整顿广州市做出点成绩让支持他的人看一看。果不其然,孙科将自己毕生所学都用在了治理广州的上面,本来一座没有什么名气的古城在孙市长的手中如获新生,激发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和活力。

当时很多国外的记者来视察广州的时候就发现,广州是中国唯一一个具有近代城市制度的开创性城市,而这背后最大的功勋当属孙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科

虽然孙科有着满腹的经纶和超脱常人的治理能力,但是他一直是在书本上学习,并没有深入到基层,这就造就了他无法吃苦耐劳和少爷般的火爆脾气。

有一次孙中山集结军队要攻打陈炯明,筹措军饷的事情就落在了孙科的头上。可是孙市长从未深入过基层,更不懂得如何筹措军饷,于是他就就草草的回复了孙中山派来的胡汉民,说自己没有办法做到,身为大元帅的胡汉民一字不差的将孙科的话回复给了孙中山。

孙中山听后怒不可遏,把孙科臭骂了一顿。而孙科本人的脾气也并不小,在他得知是胡汉民在自己父亲身前说的之后便拿起自己的手杖狠狠地打了胡汉民一下。

胡汉民

他这一举动直接点燃了父亲孙中山的怒火,要知道,胡汉民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传话人。而是执掌千军万马的大元帅,更是孙中山着意拉拢的对象。他这样不分轻重责骂胡汉民,自然引起了孙中山的跳脚,因此孙中山抄起了旁边人的手枪要打死这个不孝子。

后来经过胡汉民、廖仲恺等人的劝说,孙中山才就此作罢,可由此看来,孙科的少爷脾气并未减少,这也为他以后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甚至没有坚定的革命意志都埋下了祸根和隐患,他担不起“国父哲嗣”的任务。

或左或右的立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国父孙中山留下了一众儿女和追随他的革命志士。在离别前夕,他对着那些敬仰他的人只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孙中山

虽然孙中山本人有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可是孙科在政治上的表现却不如他父亲一样成熟。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本就脆弱的国共合作一再崩盘。1925年,孙科公然支持“要清除不安分的红色分子”,甚至当时周总理和鲍罗廷等人都打算开除他的党籍。

由此可见孙科在当时做了多少不利于党组织的事情,可他毕竟是孙中山之子,他的身上还背负着父辈的威望和人脉,所以每一个帮派都想对其尽量拉拢。

正当党组织认为孙科为人不可交的时候,1926年广州政府迁往武汉之时,孙科突然掉转了方向,他又积极地拥护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而且令人咋舌的是,从1932年~1945年,孙科一直在支持苏联出兵帮助中国抗战,尤其他在复旦大学的演讲更是直接点名“最同情中国抗战的是苏联”

孙科

当我方想继续和他进行和谈开展合作的时候,在宁汉合流的前夕,孙科突然再次倒戈,他突然又成了反对三大政策的代言人,他这幅左右横跳的动作让很多帮派的人都傻了眼,因为没有人能够想到这样一个投机分子竟然是国父之子。

可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在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搞帮派的时候,孙科还作为打倒蒋介石的代言人和老蒋那边的势力分庭抗礼,后来,国民政府因为经费问题倒台,孙科便摇身一变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

这在外人看来孙科和蒋介石开始逐渐靠拢,可是国民党内部的人都知道两人面和心不合。两个人的不合拍最终表现在宁粤分裂上,当蒋介石派使者去上海和孙科洽谈的时候。孙科却无故离开,甚至直奔码头到了香港,他想在那里和白崇禧一起声讨老蒋,让他下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宗仁与孙科

不得不说,孙科顶着父亲的光环还是有很大的作用,有了孙科的支持,反对蒋介石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他第二次被迫下野,孙科却成为了新政府的行政院院长。可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孙科虽然治理城市有两把刷子,但是倒腾财政还是是有点困难,因此,孙科的24天内阁成了历史上最短命的内阁

在1933年,孙科又出任了立法院院长,主持国家的宪法起草,提出组建新的内阁,可是蒋介石却坚持要实行总统制。

所以他们两个人在这上面你争我抢,翻来覆去,所谓的宪法更像是两个小孩儿要糖吃的契约。所以他们的拉锯战便由此展开,一直到1948年才结束。

孙科

1948年,桂系李宗仁成了蒋介石的死对头,两家争权,孙科自然成了蒋介石拉拢的对象。因此孙科也被蒋介石推出来竞选副总统,但没有想到的是,当一切都大局稳定的时候,孙科又意外地落选了。

在台湾的晚年生活

孙科未能当上副总统这件事不仅让他自己心生忧虑,也让为他奔走的蒋介石非常恼怒,因为之前两个人多次水火不容,此次好不容易因为共同的利益要携手向前支持,孙科还没能成功,这就使得两个人的矛盾在一次激发了起来。

蒋介石是一个实打实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人,在他已经下野的情况下,仍然凭借手中的军队保留着国民政府大部分的实力和人脉。孙科虽然空有名望和人脉,但他手中没有实权,再能团结大家也是没有用的。

蒋介石

这时候的蒋介石希望孙科能和自己再次共谋合作,可孙科认为国民政府政权失败全是由于蒋介石一人,所以他不愿与其为伍。可是这样的话,他就和国民党其他成员一样再次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当时蒋介石还在极力地邀请孙科前往台湾,但是孙科迟迟没有动身。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孙科在1949年的三月去往了香港。在这之后,他又在美国生活了长达16年。

之所以他宁愿漂泊海外,也不愿意回到大陆,并非是大陆不欢迎他,何况周总理数次要求这个孙中山之子定居大陆,可出于对新政权的抵制,孙科迟迟不愿意回应大陆的要求,甚至他在1965年之际再次去台湾定居,还担任了考试院院长。

孙科

当时他出任这一职位的时候,蒋介石给足了他面子,命令官员和市民夹道欢迎,孙科的少爷心态再次被高高地举了起来,他十分受用这样的场景。

可是考试院院长毕竟不是什么实权,他在这个职位上没多久就遭受了一些麻烦,首先是那些国民党元老看在他是孙中山之子的情面上请求他帮助帮忙。孙科一开始还能够吃得消,毕竟自己还是有工资可拿,但时间久了他就无法解决众人的困难。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他前去美国投奔自己的儿孙。可是在国外生活的深刻避免不了孙科思乡之苦,他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又跟台湾方面通信号,希望自己能够回到台湾在政治舞台上继续活动。

孙科

蒋氏父子并没有将他踢在一旁不管不问,反而是再次接纳他成为国民党的政治要员。直到1973年,孙科正式在台北病逝,而孙科长的葬礼也由蒋氏父子全权负责完成,豪华而严肃的葬礼就像是孙科生前那样给足了的脸面和光辉,毕竟他是国父之子,蒋介石出于这一个名号自然要对其进行粉饰和美化。虽然人走茶凉,可是孙科生前的种种做法却仍然备受争议。

很多人认为,孙科和他的父亲孙中山比起来算是一事无成,甚至平庸。其实回望他的一生其实不难发现,广州市长的职位已经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了。

他在行政院组建内阁的各种制度和措施都没有办法当满足当时中国的需要,他是出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极力的模仿欧美国家。他改变不了社会的现状,也满足不了国家的建设,甚至在国民党内部权力博弈之时仍然败于对手。后来在次次选择之时,他又矛盾重重,左右摇摆,毫无立场。

孙科

以后人的角度来看,孙科深居高位却无实权,明明满腹才华却无施展之处。或许时运不济,或许是他不堪大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孙科留给后人的争议大多来源于后人带着国父之子的光环看待他造成的产物,若是将孙科放置于普通书香世家出生的孩子上,那么他这一生已经足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