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养老的问题,很多人觉得是旧话重提,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电影界新的拍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本篇推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毕竟在这个低生育率和超老龄化的社会,养老问题就是如此严峻且步步迫近。

一、养儿防老正在瓦解

近年来,“养儿防老”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逐渐瓦解,并暴露出诸多弊端:

  • 女性天然负担起绝大部分的赡养劳动,本身便存在不公;由于照料者具有的权力,她们又将这种不公和暴力转移到老人身上。
  • 血缘并没有想象中牢固,养儿是否能防老变成了概率事件。
  • 不恰当的照料方式很可能剥夺老人的生活空间和生命质量,到底是安全、健康、易照看排在前面还是老人意愿更重要,也是个难解的伦理题。

(本篇推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这也导致我们这一代人,看待养老只有两种极端的想法:

  • 疯狂搞钱,存够能登上高端养老院的巨额船票;
  • 孤独终老,死在家里;

二、少子老龄化加剧,国家养老金不足

另外,社会上的养老压力也在不断“鞭策”我们,“2032年将迈入重度人口老龄化” “国家养老金储备应与GDP相当,但我国极不充足仅占GDP13%” “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不断下降,远低55%的警戒线” ……

(本篇推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这一条条的新闻播报也恰好印证了:为什么当代年轻人对养老会产生如此巨大的焦虑和恐惧。

三、各养老院存在的问题与入住情况

就目前来说,国内的养老院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端养老社区,定位在中高收入以上的人群,一种是政府托底的福利院,接受的是贫困、三无、低保户等老人,可享受政府的最低保障。

而占八成以上的中等收入的老年人需求被忽略,这便导致了一方面养老床位一床难求,另一方面高端养老空床率极高。

于是我国提出了“9073”的养老服务规划,90%的老人居家养老,7%在社区养老,3%在养老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篇推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存在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服务盈利性较差,管理和服务的难度较大,难以实现持续有效的服务供给

所以绝大多数是由老人自己生活或是由亲属提供非正式照料(占比98%以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失能老人的增多,家庭养老遇到了照料精力、时间以及专业能力的挑战,也出现了“一位失能老人拖垮一个家”的现象。

根据另一项调查,老年人中日常生活需要护理的比例为15%以上,而入住养老机构无疑是得到护理的最方便的形式,也是需要护理老年人最好的选择。

然而,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有养老机构3.8万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823.8万张,可以容纳4.32%的65岁以上老人。但在北京市抽样调查了400多家养老机构,发现只有1.3%的户籍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

出现养老床位存在总量不足、而相对性过剩这一矛盾,最终还是归结到”钱“的问题上来,谁不想要过更高品质的养老生活,但这都是需要靠我们自己去解决的。

(本篇推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因此,如果想要在晚年过上这样的养老生活,还是要有一定的家底和收入的。这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就应该在年轻时做好养老规划,首先要拥有一份最基本的社保,也就是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其次,尽量根据自己的能力为自己配置一份合适的商业养老保险,以补充自己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