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医院教授回乡探亲帮满屋乡亲看病的视频登上热搜,在全网引发广泛关注,一片“医者仁心”的好评声中,也有极个别不和谐的声音质疑其为“非法行医”。视频中的主人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廖正银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给乡亲们看病是免费咨询,没有采取治疗手段,和“非法行医”完全扯不上关系。

华西医院是西南地区鼎鼎大名的公立医院。西南地区的经济水平并不算发达,即便如此,华西医院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仍能保持十二年综合排名第二的记录,这足以证明其拥有顶级医疗水平。廖正银教授是华西医院肿瘤科一级专家,他从医31年,专攻肝癌、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领域,本就是一号难求的知名专家。家乡的人能在他回乡探亲的时候得到一点帮助,近距离得到顶级医疗建议,他本人也很愿意回馈乡亲、乐在其中,这原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却指责其“非法行医”。

这种质疑也并非无中生有。因为医疗活动直接关涉群众生命健康,因此对医生、医疗机构都有非常严格的监管,既有执业资格的考核,同时也有日常执业范围的管理。所谓非法行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具备医师资格的人从事医疗活动,另外一种则是具备资格,但是在执业范围之外从事医疗活动的。那些质疑廖教授的网友就是依据这一条,认为廖教授回乡帮助家乡父老看病属于超执业范围的非法行医活动。

发表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是犯了过于教条的毛病,并非医生从事的任何活动都能算得上“行医”。非法行医既涉及卫生健康部门的行政管理,同时《刑法》当中也有非法行医罪,无论是行政法领域还是刑法领域,关于行医行为的认定,在实践当中均指只能由医师实施的、否则会对人体产生额外危险的医疗行为。具体包括,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医疗美容以及虽无诊疗目的,但属公认的医学手术、医学检查或医学预防,如断骨增高、变性手术、胎儿性别鉴定、输注血液制品、预防接种等。而生活中的测量血压、体温、疾病咨询等不属于行医行为。

廖正银教授在回应这些所谓“非法行医”的质疑时,也强调了只是提供建议和方案,没有采取治疗手段。从社交平台一些留言来看,一些医生在回乡时也有类似的给乡亲医疗咨询、建议的经历。人言可畏,连华西医院知名医生的医者仁心都被诋毁、被质疑,那以后回乡再遇到类似的事件,医生们会不会怕惹来非议避而远之?基层民众失去了接触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也是一种遗憾。让人欣慰的是,廖正银教授正面回怼了“非法行医”的质疑,“能帮到别人就帮”“没有必要理会”的回应,也让人感受到一份坦荡和豁达。

廖正银教授。

除了质疑廖教授非法行医,很多人也在骂去找廖教授咨询的病人家属,认为他们贪小便宜,为了省点挂号费就去打扰人家过节休息,医生也要休假。在肯定廖教授医者仁心,驳斥错误观点之外,我们应该从更深层次看待此次事件,看到基层民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求。实际上,视频拍摄者的讲述也映证了这一点,之所以在节假日去廖教授家麻烦他,是因为“挂他的号挂了一个多月没挂到”。

这些年,方便民众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成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努力的方向,但是民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别说能留住好医生,连基本的医疗资源都存在巨大缺口。有研究指出,由于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跟不上,导致民众对本地就医的认可度不高,而异地就医也好,去外地知名医院遍访名医也好,不仅给民众造成了额外经济负担,大病、慢病家庭返贫、致贫风险增加,还有可能延误看病良机。一个月都挂不上廖教授的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彻底最根本的方案当然是加大政策和财政投入,培养全科医生,提升基层医生的临床服务能力,把这些病患的诉求在基层就能消化掉。廖教授的经历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如一些地方可以定时组织知名医院的专家去乡下等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接受咨询,成本不会很高,却极大满足了民众看名医的诉求。除此之外,也有专家提出不妨“制定大型医院对县医院以及基层医院的定点帮扶,形成造血式帮扶模式”,这对快速实现医疗服务下沉,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