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拎桶提袋进鄱阳湖捡鱼

近日,据媒体报道,鄱阳湖因出现严重干旱,导致生活在湖中的鱼群被搁浅在干涸的湖面上,从而引来附近居住的村民前来捡鱼。从现场拍下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拎桶提袋走到鄱阳湖干涸区域捡鱼;有人趴在泥潭中捡鱼,还有人甚至还把车开进湖里,从干涸的湖缝中捞起奄奄一息的小鱼。

随着该视频在网上传开后,“村民到鄱阳湖捡鱼”这一词条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有网友痛批这一行为,认为长江禁渔的成果都让村民收割了。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如果不把这些鱼捡走,那它们同样也会死。然而,“鄱阳湖捡鱼”这一行为究竟是好还是坏呢?“长江禁渔”会因此受到影响吗?关注探物馆,带你一起网罗全球科学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自今年夏季以来,我国多地频频打破以往高温记录,鄱阳湖也因此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随着高温持续不下,鄱阳湖水位不断降低,湖滩面积也在逐渐扩大,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晒干的死鱼。

上个月月初,一位驴友在鄱阳湖北岸湖滩发现了一头已经死亡的江豚,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这只江豚的死因是否和干旱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干旱对江豚的死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航拍镜头下,鄱阳湖以往烟波浩渺的景象已然消失不见,裸露的湖滩呈现“生命之树”奇观。但让人唏嘘的是,这颗“生命之树”带来的却是死亡的哀歌。

值得一提的是,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里面生活着100多种鱼类,主要以鲤鱼为主,其次则是青鱼、鲢鱼、草鱼等。所以,当鄱阳湖水位下降后,村民们也趁此机会前来捡鱼。无独有偶,山东烟台海滩在同一时间突然出现大量海肠、沪沽虾等海鲜,当地居民连夜拿起工具前去赶海,不少网友直呼实现海鲜自由。可让人不解的是,同样是“捡鱼”,为何网友们对一南一北的态度完全不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烟台海鲜大爆发

解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山东烟台突然出现大量海鲜是怎么回事。据媒体报道,10月6日,一女子第一次去烟台赶海,没想到海边都是沪沽虾,她也因此捡了整整30斤带回家。而在前一天,有人在烟台另一处海滩捞了2000斤海肠,赚了10多万元。

据有关专家表示,山东烟台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量的海鲜,一方面是海肠和沪沽虾居住在浅海区,近期受到大风的影响,它们被“吹”到岸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温度,随着北方温度骤降,海肠和沪沽虾又是对温度敏感的海洋生物,这使得它们会集体迁徙至温度较高的水域。可以说,山东烟台出现大量海鲜是大自然的馈赠。

而鄱阳湖的情况与山东烟台完全不同,鄱阳湖现如今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实施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中的水生生物多达4300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种。然而,由于人们过度捕捞导致长江流域中的生物资源严重退化。为了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实施各种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长江禁渔”就是其中之一。截止目前为止,“长江禁渔”可谓是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可如今在干旱的影响下,鄱阳湖成为了人们的捕鱼场,人们欢声笑语,满载而归。但与此同时,鄱阳湖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没有规定不能捡鱼,但这一行为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一旦下雨,在干涸水域捡鱼的人们极有可能会陷入湖中的泥里,有很大的风险。话说回来,长江禁渔会因为村民捡鱼受到影响吗?

长江禁渔会因为村民捡鱼受到影响吗?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村民“捡鱼”这一行为可以说是一个坏消息。当初,为了让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当地政府往鄱阳湖投放了不少鱼苗。如果人们现在过多地捡鱼,难免会捡到鱼苗,等到汛期来临时将很难恢复到以往的状态。

再者,鄱阳湖水位下降后,生活在湖内的很多生物本来就面临着觅食的困境,要是人们再将鱼苗捡走,那么这些生物也将面临死亡的威胁,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江豚。那么,看到搁浅的鱼类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将鱼放入鄱阳湖深水区中,或者是上报有关部门等护鱼队员前来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流域可以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区域,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职责。而这次“捡鱼”行为可以说是一个“反向例子”,对长江禁渔也有一定的影响。或许有人会认为长江现在有这么多鱼,再加上这些鱼被搁浅在湖滩上,捡一点鱼并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可我们要知道的是,捡鱼虽然能得到一时的快乐,但是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你们认为“鄱阳湖捡鱼”这一行为是好还是坏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