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斯诺

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早已深入人心: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情节历历在目,英勇的红军用自己的双脚跨过闽、赣、粤、湘等十一省份,行进两万五千里路程。

红军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走出一条革命的光辉之路,谱写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长征途中,最经典的便是过草地,那片草地就是被人称为死亡禁地——松潘草地。

在这片草地上的红军战士与恶劣的自然作斗争,一步一步走过死亡禁地,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把剩余革命火种保留下来,使得革命得以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死亡禁地

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叫松潘草地,其实这里并不是草地,而是沼泽地。沼泽地不同于一般的草地,除了茂盛的草丛和致命的泥沙外,没有一条可见的路。在这里,天气寒冷而潮湿,年平均气温在零度左右,由于降水量大,蒸发少,温度低的原因,地表常年有数米厚的淤泥,也就形成了传说中的"死亡禁地"。

在红军战士长征过草地时候,松潘草地还是一片荒凉,茫茫无际,终日不见太阳。这块长达300公里的死亡地带到处是杂草和水沟,散发出浓浓的腐臭味道,这里没有飞禽走兽,只有淤泥水草。

在这茫茫无际的草地上,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淤泥而被埋没,或者饿死冻死在这片寒冷之地,这对于缺衣少穿的红军来说,更是死地,踏上这片禁地,意味着红军至少要损失过半的代价。

跨越死亡禁地,和死神搏命

明知过草地代价极大,红军战士仍是义无反顾,为何红军如此坚定?一句话,红军战士过草地实属无奈之举,在红军战士选择过草地前,他们就陷入国民党部队几十万人的围追堵截,若他们不过草地,他们将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而全军覆没,因此,过草地是中央当时唯一的选择。

1935年4月,中央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转入川西,国民党几十万的追兵便紧追不舍,最初,红军打算转入川西建立川西根据地,但是由于那里已经有大量的国民党军队,红军只能改变策略,向大西北发展。

那时候,红军和敌人都在向松潘前进,谁抢占松潘县就可以抢占生死线,本来中央军委已拟定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联合攻击刚刚达到松潘县的胡宗南一部,若他们可以消灭胡宗南一部兵力,打通通道,那么战局便可扭转。然而,当时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一心只想南下,拒绝配合红一方面军,贻误战机。

此后,胡宗南率领几十万大军将红军围困在川西一带,其中就包括被他们称为死地的松潘草地,在松潘草地,胡宗南并没有部下太多兵力,因为他认为,红军不可能自讨死亡,走这条死亡之路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红军一方面地发动正面的攻城战役来迷惑正面之敌,另一方面的红一方面军大部迅速前行到松潘大草地,在当地人引导下开始踏上这片死亡之地。

当时共产党执行的民族和解政策,深得少数民族的拥戴。当地向导也曾劝说红军指挥员不要走草地,因为那里是生命禁区,从来没有人活着出来,而红军在踏上这片草地之前口粮并不是很足,衣服也是单衣,经历过几次生死存亡的战役后,身体状况并不乐观,走出草地的可能性也是微之甚微。

向死而生,红军战士没选择的余地,后中央军委下令:必须渡过草地,向西北前进,红军战士接受命令后向死亡之地前进,开始了与死神搏命的日子。

红一方面军经过7天,终于走出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原,在过去的七天里,红军战士在寒冷的夜晚裹着单衣在空旷的草地上过夜,天空常常下着冷冷的细雨,战士们瑟瑟发抖,背靠背取暖,有的战士睡了一觉,第二天再也没有醒过来。

有的走着走着倒下去了,再也没起来过,有的一脚踩到淤泥里,直接陷入泥潭被淹没,还有的被草丛里的毒虫咬伤,最后伤势严重而死亡,在这片茫茫的草地里,先后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次踏过,也足足有2万多红军烈士牺牲在这里。

当胡宗南得知红军已经越过草地,跳出包围圈的时候,他直接怀疑情报出问题,认为红军不可能渡过那片死亡之地,然而坚强的红军战士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险,大家相互搀扶,肩并肩,一起前进。正是在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下,红军走出了茫茫的大草原。

走出大草原后,红军战士发起反击,歼灭胡宗南纵队的第四十九师5000多人,打出了红军的声势和意志,给予胡宗南以致命一击。后来蒋介石苦叹:"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

红军能够走出草地有以下原因:一是党中央正确领导及向大西北转移的唯一正确长征路线。二是执行民族和解政策,团结当地的少数民族,有了当地人帮助才能走出草原。三是在党中央面临分裂、一大批像叶剑英等高级将领能够明辨是非,挺身而出,使得中央红军转危为安。

现今的死亡禁地

茫茫草地,北风呜咽,松潘草地这里一直长眠几万红军战士的英魂忠骨,是他们的壮烈牺牲,才送走了一万多革命火种。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红军战士踏过的死亡之地,现在又是一副怎样景象呢?

如今这里"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成片的草地被开垦为农田。当地少数民族在政府的领导下修建堤坝,排洪引流,改造草地,人们在这里种植庄稼、蔬菜,原来茫茫的草原,现在已经是鸟语花香,人民安居乐业,藏、羌、回、汉各族儿女在这里快乐地休养生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纪念当年红军长征三过松潘草地,为了纪念那些牺牲在草地上的英雄儿女们,90年代在当年红军路过的草地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邓小平亲笔题名,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这里规划为红色胜地,每年不少国内外游人,慕名而来,瞻仰先烈,告慰英灵,有的家长携带孩子过来,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顽强战斗精神。

如今松潘草地已经被开发出来,除了保留原来红军足迹的草原之外,还发展了很多旅游景点,如松潘县有很多原始森林有很多珍稀动物,如金丝猴、羚羊、梅花鹿等;而高原上还生长着许多珍贵的药草,这种旅游经济和种植药草可以提高当地人收入。

当地许多景观包括扎嘎瀑布、二道海、丹云峡,以及雪宝顶、大草原等众多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如今这里被称之为"人间的瑶池,梦中的天堂",往日的死地,如今繁花似锦,游客络绎不绝。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岁月变迁,同一片的热土,不一样的境界,今非昔比,正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片死地才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见微知著,在旧社会,由于国民党执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产生矛盾,更谈不上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了。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是大家庭的一员,而且党不会忘记那些红色革命老区,对曾经的革命地区,都给予支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和旅游项目,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红军走出草地,到我党取得革命胜利证明,即使拥有先进武器,没有先进的核心思想,也不可能取得胜利,那么在现代战争中即使先进武器能一时主导战场,但战争胜利最终还是民心向背和战斗意志决定。

因此,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一定要发扬老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在未来的战争中,强烈的战斗意志和决心胜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