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晴风

图 |网络

你的伴侣有没有每天都问你一个问题:你爱不爱呢?

也许一开始听到这个问题我们还会耐心回答,可是时间久了我们就会不耐烦甚至是厌烦,总是问这样的问题。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对方不信任我们,为什么对方不信任我们。

但其实,并不是他们不信任我们,而是他们不信任自己。

以前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看了一本书叫《分手心理学》,书中的其中一个章节中,作者说很多成年人,在一段感情中,没有安全感。可是他们没有安全感的背后,并不是对方不好,而是源自于小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于是她们每天总是和伴侣问你爱不爱我,总想得到肯定的回答,可是即便伴侣说了爱,他们依然也是半信半疑,没有安全感。

有人说他们是不信任伴侣,其实并不是,而是因为她们小时候受到的伤害。

比如小时候,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不够,让他们总是缺爱,那么即便遇见了一个爱的人,他们也不相信这个人是真的爱自己,其实不是他们不信任对方,而是他们不信任自己。

他们觉得不会有人爱自己,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总是在感情中没有安全感。

那么什么是安全感呢?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以及他的团队曾提出过依恋理论,也就是说,孤单的童年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约翰·鲍比就是一个这样的亲身经历者,所以他终生都在研究亲子关系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后来他的学生对依恋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升华,最后提出了三种依恋模式,而小时候我们每个人对父母不同的依恋模式,最终决定了一个人成年后,在感情关系中的感受。

而这三种依恋模式,分别是:

第一种:安全型。

小时候被父母经常关爱,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这样的孩子比较自信比较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焦虑型

小时候,父母总是阴晴不定,有时候对孩子很好,有时候又暴跳如雷,这样会让一个孩子感觉到恐惧和害怕。

第三种:回避型

小时候,父母总是对孩子很严厉,很挑剔,对孩子很冷漠很疏远。

而这三种不同的依恋模式,导致我们每个人在成年后,和伴侣的相处方式。

安全型的人,在和别人亲近的时候,会觉得比较自然和轻松,有困难会求助,不怕被人拒绝,也不怕被人抛弃,更不担心对方会不爱自己。

焦虑型的人,经常担心对方不是真心地爱自己,希望对方走近一点,再近一点,但是不管对方走得多近,总感觉依然有距离,于是自己会努力靠近对方,可若是自己在努力的时候,对方的反应不是很积极,这样的人呢,就会患得患失。

回避型的人,他们不希望和对方走的太近,一旦太近就会有压力或者是不安,他们不能完全行人别人,所以也不会让自己把心全部交给一个人,更不会完全去依赖一个人,爱他们看来只有自己是可信的,只有自己是安全的。

虽然依恋模式有三种,可是并不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就是其中明确的一种,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两种或者。

所以,一旦发现伴侣经常和你问你爱我吗?

此时不要去埋怨对方了,也不要厌烦,其实这不是对方不信任你,而是不信任自己。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让他们不信任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于是他们总是患得患失。

倘若,我们真的爱一个人,那么就不要去埋怨,而是帮助对方走出童年的痛苦,治愈对方童年的伤。

让对方慢慢走出童年的阴影,去接受爱和勇敢去爱,让对方也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可是现实中,我们一旦看到一个人没有安全感,很少去想是对方小时候的心理阴影,而是会埋怨对方如何。

所以说我们要学着去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

其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带着原生家庭的伤,进入到一段感情中,可是有些伤害,自己却无能为力。

如果可以,他们也想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也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所以,一旦真的爱对方,就去多理解和体谅对方,帮助对方走出童年的阴险,若是不爱,就请早早地放手,不要再给对方雪上加霜了。

爱情,好的时候,可以治愈一个人,不好的时候,可以毁掉一个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爱,治愈身边的人,而不是毁了一个人。

作者简介:

晴风,用一书一笔,了解人生百态,唯愿握书解人生,执笔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