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防治尿毒症的关键是什么?

有些人认为是降低血肌酐值,肌酐降下来,病情就会好转;有些人感觉是控制住尿蛋白,持续漏出的蛋白得到抑制,肾小球的损伤就会停止。其实这些仅仅是控制病情的一部分,要长久地缓解病情,降低尿毒症的风险。还有这几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起来。

肾病发展篇

1.抑制病情的活跃状态

肾脏内炎症反应的越激烈,对肾小球的损伤越严重,相应的尿蛋白、尿潜血等指标也不容易控制住。比较典型的主要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如IgA肾病,病理类型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明病情越“活跃”,不容易控制。再比如狼疮性肾炎,狼疮比较活跃,补体血C3降低,整体免疫力水平下降,导致肾小球内炎症反应激烈。

因此控制病情稳定,不但要“对症下药”,同时也要找到发病的根源加以治疗,才更有助于系统的控制病情。且处于活跃状态的病情与非活跃度状态的用药方案有很大不同。

再多提醒一句,如果大家出行尿蛋白反复、血肌酐持续升高,就要查明病理因素,调整用药,不要干等着或者盲目加大药物数量或剂量。

2.明确肾功能所处的阶段

部分患者往往更重视一些直观的症状时,包括尿蛋白、血尿、水肿、乏力、贫血等,反而忽视了整体肾功能的情况。肾功能水平的高低其实是判断病情预后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治疗的依据。

如果不评估肾功能,只单纯针对症状或指标来治疗,反而造成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的情况。

肾功能的发展一般分为五个时期,三个阶段:

肾病1、2期为早期阶段,此时肾功能没有明显损伤,主要是出现尿蛋白、尿潜血的症状,一般可以控制住易转阴。肾病3期即肾功能不全为中期阶段,可分为肾功能不全早中期和晚期,早中期肾功能受损较轻,血肌酐稍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明显,此时指标也容易控制,同时重视肾功能的保护。晚期肾功能受损较重,开始出现下滑,除了早期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升高、血脂高、贫血等情况,滤过率一般低于70,需要加强药物治疗。肾病4期、5期,就是肾衰竭阶段。肾功能明显衰竭,滤过率低于30,尿量减少,肾脏萎缩,纠正病情的同时重视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5期就是肾衰竭终末期即尿毒症阶段,这里治疗不多说。

防治篇

以上的是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明确肾功能受损程度及病情活跃严重程度后。接下来治疗还有哪些要注意?2个问题很容易被忽视。

3.重视预防急性因素

本来病情得到控制,肾功能下降速度明显减缓,但半路却突然杀出个“程咬金”,一些急性因素不仅会造成病情反复甚至加速了肾功能的衰竭。这是一些患者的真实情况。

肾病虽然是慢性发展的过程,但同样会发生急性进展,主要与不注意预防急性因素相关,比如突发性感染包括感冒,过度劳累、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腹泻等失水过多、还有药物性肾损、熬夜等导致免疫力急剧直下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诱发因素。

防治急性因素,一是防,二是治。一旦发生,及时明确是哪类因素,加以纠正,如感冒后及时服用感冒药、大量喝水可以缓解,病情稳定后,肾功能损失也可以得到控制。

4.防治合并症与并发症

我们反复强调肾病一些并发症不仅对肾功能危害较大,本身也会威胁健康安全如继发性甲旁亢、血栓与栓塞、心衰等等,都需要及时筛查。一方面做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心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增加针对性预防的药物,保护心血管健康,把危害降到最低。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