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国庆档,有点惨淡。

还不到15亿的总成绩,相比去年的44亿,缩水了三分之二。

但好在,我们还有《万里归途》,还有张译。

11亿票房,豆瓣评分7.4。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说:

张译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电影,撑起了整个国庆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在电影中,张译扮演一位外交官,参与战乱国家的撤侨行动。

一方面,他是个归心似箭的丈夫,家里待产的妻子还在等着他回家。

他有“私心”,他不愿意参与撤侨行动,因为他挂念着妻子。

另一方面,当必须他站出来时,他又从不逃避。

他的责任感,又给了他勇气,驱使他不得不反复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拯救同胞。

正是这种普通人的恐惧和脆弱,与强大的荣誉感和信念交杂在一起,才更显得这个人物的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而张译,便把这个人物演活了。

比如这一段,叛军头目要与他玩死亡游戏,枪里只有一颗子弹,各自往自己头上开一枪。

他满头冷汗,用力地闭了一下双眼,眼皮还是会轻微地抖动,身体不自觉地发抖。

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对死亡时会恐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而在用电话联系上了老婆时,他握着电话的手止不住颤抖,身体一软,蜷缩在岩石下。

“对不起,悦儿,有事耽误了。”

这是对妻子深深的愧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想起一句有点俗套的话:

你永远可以相信张译的演技。

确实如此。

18年的《红海行动》、20年的《八佰》和《一秒钟》、21年的《悬崖之上》,再到今年的《万里归途》。

有张译,就有教科书般的演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都很欣喜,因为一个好演员总算是熬出头了。

没错,是“熬”出来了。

因为张译的成功,从不是什么爽文男主式的一飞冲天,他没有什么奇遇,也没有什么逆袭。

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影帝的宝座。

张译并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甚至可以说,他还挺倒霉的。

高中毕业后,他想去学表演,于是报考了很多表演学院。

然而,考北京广播学院,落榜。

考北京电影学院,被拒。

好不容易听说军区战友文工团正在招演员,他去试了试,终于成了一名文艺兵。

但不仅没有津贴,还要自费。

一年4500的学费,各种生活置办也得自己掏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可进了话剧团后,一切也并没有张译想象中那么美好。

因为长相问题,他没少被嘲笑,战友们都戏称他为驴脸。

班里选三大丑男,他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演技方面,他也被频频诟病。

表演老师第一次见到他时,便觉得:

“这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一看就不是当演员的料。”

女友的母亲是一位戏曲演员,在见过他后这样说:

“这孩子不适合做演员。他的脸像被人一屁股坐过,只适合当大队会计。”

有一次大家一起喝酒,喝高了的导演搂着张译说:

“你是个好孩子,你得学习、努力。”

张译正感动呢,导演接着说了一句:

“但不要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久而久之,团里给他安排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万般无奈,他只能开始尝试做些别的事,场记、道具、写宣传稿、编剧、B角……

虽然是B角,但有时就算A角生病了演不了,剧团宁愿花钱请别人来演,也不让张译上场。

一直到2006年,张译26岁。

有一位导演提醒他:

“男演员28岁还没出来的话,赶紧洗洗睡吧。”

但就在这一年,电视剧《士兵突击》出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张译和《士兵突击》是很有缘分的。

早在2001年,他就参与在《士兵突击》话剧组里。

虽然只是袁朗B角,但他还担任了场记、画外音、群众演员、监狱警察扮演者。

而且深深热爱这部剧的他,熟记了每一句台词。

是每个角色的每一句台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听到《士兵突击》要拍成电视剧,他给导演写了一封3000字的自荐信。

在请愿书中,他写道:

“我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员,我申请加入《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的拍摄。

我做过副班长、修过靶场、掏过粪坑。

我在草原800里这防线上行走过,采访过只有2个人和一只狗的边防哨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孤独......”

这封请愿书,结结实实打动了导演。

跑了这么多年龙套之后,张译终于演上了主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而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士兵突击》大火,创下了9%的收视奇迹。

张译虽然只是男四号,但他在《士兵突击》里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尤其是转业前的那场哭戏,至今被很多人称为经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就这样,张译开始慢慢火了。

衰神张译,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艳阳天。

在接下来的16年里,张译演技突飞猛进。

尤其是最近几年,许鞍华、贾樟柯、曹保平、冯小刚、张艺谋等知名导演,已把当作首选对象。

白玉兰奖、金鸡奖、飞天奖、百花奖也都个个不落,拿奖拿到手软。

而在这风光背后,是数不尽的汗水。

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张译演的是瘸了一条腿的孟烦了。

为了演得逼真,他不止戏里瘸,戏外也故意瘸着走路。

几个月后,戏拍完了,他也真“瘸”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我和我的祖国》,他扮演因核辐射而病入膏肓的科学家高远。

为了演活这样的病人形象,他天只吃一顿,一顿只吃一根黄瓜。

半个月下来,他的体重锐减至110斤,看上去真的像一位病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拍《金刚川》时,有一场仰天怒吼的戏。

为了喊好这句“来吧”,张译每次都拼尽全力,脸憋到通红。

最后他体力透支,一度缺氧眩晕。

不过他很快调整状态,向工作人员表示“对不起”,并要求“再来”。

在《一秒钟》中,张译为了达到皮肤黝黑、粗糙的效果,每到拍摄休息的间隙,他就在42度的高温下暴晒跑步。

有工作人员来打伞,他都劝走了。

“天天打着个伞,是不可能完成人物的。”

其实这样的妆型完全可以靠化妆来完成,但张译就是玩真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敬业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极致的人却少之又少。

张译演戏,给人最大的印象,是三个字:

爱琢磨。

每当拿到一个新的剧本,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剖析人物。

他不光在心里读,在心里琢磨,他还会写一个人物小传。

故事大纲、人物命运线、人物关系线、人物心情状态线……他都会写得明明白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写完人物小传,梳理完人物后,他还要开始体验角色。

比如在《追凶者也》中,他饰演一名杀手。

为了揣摩杀手这个角色,他就去监狱、看守所体验生活,近距离接触、观察罪犯。

他没有把杀手演得歇斯底里,却用最正常的方式演出了歇斯底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最后,张译演戏还拼命。

2018年,拍《红海行动》时,在开机不久的一场战斗中,他的整个脚踝完全断裂。

如果不治,可能会造成残疾。

导演林超贤对他说:“养好伤再说,我们等你。”

可张译觉得自己是男一号,

“男一号一休息,会耽误五六百人的工作。”

于是他写了一个放弃治疗的协议,

“如果腿出了问题,我自己负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和张译合作过几次的殷桃曾说:

“张译是一个戏疯子。”

为了他的角色,张译敢做任何事情。

确实是个“疯子”。

在戏里是“疯子”,而在戏外,张译保有一种娱乐圈难有的清醒。

出道至今,除了一些必须要参加的电影宣传活动,他从未上过任何娱乐综艺。

在《幸福三重奏》里,于谦夫妇和吴京夫妇聊天,聊到张译。

吴京拨通了他的视频电话,于谦在旁边问:

“上我们这儿串个门儿来吧?”

张译笑着回答:

“我这不敢上综艺。”

他说的“不敢”。

真是如此。

有主持人追问他,“为什么不参加真人秀,真人秀很赚钱的,能有上千万。”

他回答:

“我不是一个能去娱乐大众的人。”

问他有没有想法做导演?

他说,演员还没做好,不敢想别的。

他反复强调自己是演员,不是明星。

有人将这种自我定位解读为“职业清高”,但张译的本意,其实是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或者,是谦逊。

张译坦言,自己至今都无法适应“圈里”的追捧和夸奖。

每当听到众人的欢呼和呐喊,他都会下意识地在心里告诉自己:

“别想太多,那不是真的。”

在“流量即王道”的名利场里,张译仍执着于“保持低温”。

不拍戏的时候,他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安静地待在家中。

他也从未传出过任何绯闻,和妻子的爱情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这位军队红砖绿瓦下长大的男人,不乱于心,不困于心,永远朴实与炙热。

就像他自己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

“在浪潮最汹涌的这几年,我去了一条叫电影的河流里面,我在这条相对平静的河流,认认真真地划了半年的船,并且受到了保护,寻求到了安宁。”

这样的好演员,着实难得。

这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更是一件幸事。

点个“赞”,敬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