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6月11日,南非世界杯在约翰内斯堡经典足球城体育场拉开帷幕。纵观整个开幕式,最大的亮点不是充满浓郁非洲风情的歌舞表演,而是一只体型硕大的屎壳郎(学名蜣螂qiāng láng)。

伴随着“他们总是辛勤劳作,排除万难,滋养肥沃的土地。”的出场解说词,它滚动着名为“普天同庆”的巨型足球,把整个开幕式推向高潮。

在非洲,人们赋予屎壳郎“地球清道夫”的称号,也正是它,将远在印度洋对岸的澳大利亚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俗又大雅的屎壳郎。

1

1788年,“英国第一舰队”登陆澳洲,漂洋过海而来的还有几头牛羊,由于天然牧场众多,气候适宜,没有大型猛兽,牛羊放肆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澳洲大陆生长着2600万头牛和1.8亿只羊,而彼时,澳大利亚人口数量刚迈进一千万大关。

实现牛羊自由的澳洲人,却不得不面对粪便围城的困扰。据统计,澳大利亚每年会产生大约3300万吨的牛粪。

大量动物粪便除了释放温室气体外,还滋生细菌苍蝇。这些苍蝇不仅叮咬牛羊,传播疾病,还严重扰乱居民生活。

有资料显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居民想在户外喝杯咖啡都是奢望,最严重的时候,澳大利亚人张嘴说话都有可能与苍蝇、蚊子来一场浪漫邂逅。

澳大利亚50元纸币上的苍蝇

除此之外,一滩滩牛粪压得牧草见不得光,迅速干枯。而且这帮奶牛有洁癖,不断转移阵地,导致澳大利亚每年都会损失数千平方公里的牧场,在草原上形成一块块斑秃。

难道澳大利亚人个个都是和尚的脑袋——没法(发)吗?当然不是。

在中学生物课中,我们就学习过:在亿万年的演变进化中,自然界的生物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在粪便处理技术被发明出来之前,微生物、蚯蚓、屎壳郎等分解者承担了繁重的粪便处理任务。

然而就在澳大利亚即将被粪便、苍蝇攻城略地的危急时刻,本土屎壳郎却集体罢工,不得不拨款4950万从国外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澳大利亚为什么会鬼迷心窍地不惜重金引进这些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虫子?

2

屎壳郎,学名蜣螂,属鞘翅目金龟甲科,体黑色或黑褐色,全球有两万多种,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都能见到它们勤劳的身影。

根据其清洁模式可分为推粪型、地道型、粪居型。

很难想象,连那玩意儿都吃的屎壳郎,却很挑食。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团队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收集了12种包括大象、野猪、狐狸等动物的粪便,将其平均分配到森林、草原等环境中,分析屎壳郎对不同粪便的喜好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食肉动物的粪便明显更受欢迎。这是因为食肉动物的粪便中包含更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除了营养价值以外,粪便的气味、潮湿程度、形状也能改变屎壳郎的决定。

而且屎壳郎的口味偏好存在区域性差异。

3

好巧不巧,473种澳大利亚国产屎壳郎吃惯了有袋动物,如袋鼠、考拉排出的干硬粪便。面对水分含量大,粘稠不易成型的牛粪时,完全没有食欲。

所以当匈牙利动物学家乔治·博尔奈米绍博士在1950年底踏足澳大利亚时,他便注意到澳大利亚牛粪遍地、苍蝇满天飞。根据观察,他得出结论——澳大利亚缺少屎壳郎。

匈牙利动物学家乔治·博尔奈米绍博士

结合欧洲经验,博尔奈米绍博士建议从南非和欧洲引进屎壳郎。1955年,他加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继续推进屎壳郎引进计划。 1965年,澳大利亚蜣螂项目终于获得了澳大利亚肉类研究委员会的资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屎壳郎项目”(Dung Beetle Project)诞生了。该项目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引入外来屎壳郎,拯救澳大利亚。

此后几年,博尔奈米绍博士走访世界各地,寻找合适的屎壳郎品种。

在夏威夷岛,乔治博士找到了心仪之选,七种分别来自非洲和墨西哥的屎壳郎,许多年前,它们肩负重任远渡重洋齐聚于此,控制岛上的角蝇数量。而角蝇的特性,就是只在新鲜牛粪中繁殖,此时此刻也威胁着澳大利亚。

匈牙利动物学家乔治·博尔奈米绍博士与屎壳郎

就这样,乔治博士一行人带着精心挑选的屎壳郎回到澳大利亚,开始大规模繁殖培育工作。

从1967年4月起,他们在牧区挨家挨户地赠送屎壳郎,以供放生。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共有275000只屎壳郎被投放至野外。它们在短短两年内就在一个400公里长80公里宽的区域定居下来,并有效缓解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问题。

也就是在1967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我国找到了一种屎壳郎,这种“屎壳郎”有着特殊本领——先将一块潮湿的动物粪便,滚成一个圆球形的“粪蛋”,并将卵产在粪蛋里,再将粪蛋深埋于地下。卵在粪蛋内孵化成幼虫以后,利用粪便中的营养物质生长,最后虫活了粪没了。

经过试验证明,两只屎壳郎团结合作,在30-40个小时内就可以将100克牛粪加工成粪球并埋于地下,“食屎效率”极高它们理所当然地加入到拯救澳大利亚的大军中。

从1967年至1982年间,屎壳郎项目共引进了55种蜣螂在澳大利亚放生,不但成功化解“牛粪之灾”,苍蝇的数量也下降了90%。

虽然该项目于1986年因澳大利亚政府撤资而提前终止,国家队的退出催生出一种新职业——“屎壳郎供应商”。这些人专门给农场主供应屎壳郎,一份由1500只屎壳郎组成的屎壳郎套餐就能卖到400美元,而一些珍贵物种则要价800美元。

因此,这些从南非、欧洲和我国引进的屎壳郎依然在澳大利亚大放异彩。而为了感谢屎壳郎为本国畜牧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澳大利亚为其授予“六足使者”称号。

屎壳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哪怕是粪土,也能安身立命,玩转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