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特别邀请谭钊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小学校 谭钊

科学实践学能力 知行合一养创新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小抓起。让孩子从“礼”上明白,在“行”中实践。科学实践学能力,知行合一养创新。通过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继而将担当、坚持、果敢的科学精神塑造成一种文化,为创新与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教师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时代赋予责任,责任体现使命。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并将其渗透到课程教育的全过程。

一、着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真理精神

儿童天生求知欲旺盛,而且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兴趣浓厚,适当引导,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不仅能让儿童体会到科学的神奇之处,还可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此外,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形成科学精神的“拔节育穗期”。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显性基因,是科学精神的外显表达。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往往基于老师创造性地传授科技知识的“润物细无声”。

二、让科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辉映

新时期科学精神的培育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和爱国主义交相辉映。生活即教育,要引导青少年“触摸”当下,感受中国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擦亮科学家精神的爱国主义底色。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三、注重学科教育课程设计

1.充分守好科学课程的主阵地

教学做合一。有效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发展,深化科学素养的渗透,加强科学教师对科学课堂的把控。以学促教,深度挖掘科学课堂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抓手,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探究时间,让学生通过真实可感的活动,将教学重点落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中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如:实验数据的如实记录。努力创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效课堂。在进行科学学科教育课程的设计时,要设计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环节和内容。教学设计要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2.利用班会课相机诱导,适时启发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当前,新冠疫情反复,病毒肆虐,所有中国人见证了最美逆行者在这场战斗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无论是院士还是科研工作者、医护工作者,他们都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各国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这些生动鲜活的科学精神案例,都可成为班会课活动中的教育内容。教师要以班会课为载体,利用情境诱导和科学精神案例,将德育的种子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内心。

世界科技竞争方兴未艾,弘扬科学精神任重道远。做好科学精神启蒙,让科学精神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既是科学老师的责任担当,更是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砥砺奋进,探索科学奥秘的脚步永不停歇!

面向青少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促进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发展、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后备人才、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人民教育,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