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分之时,中国又迎来新一届“农民丰收节”。北方瓜果飘香,南方稻谷金黄,天南地北的农人沉浸于巨大的喜悦当中。

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业安则天下安。农民丰收节,吸引着各界对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等话题的关心关注。作为百业之基、安民之本,农业历来被摆上重要位置,当做一号议题和基础性工作来对待。尤其近些年,种业兴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战略的陆续提出和积极实施,有效引领着农业发展方向,也为解决人口众多国家的吃饭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也为稳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具体办法。

丰收的“密码”在于良种。立足于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交织存在的当下,培育的良种,提高自给率,显得尤为重要。可喜之事在于,目前我国的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经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已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亦超过了45%,几组数据有力地表明,我们自己选育的良种正在为中华大地上的丰收提供强力支撑。

根据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一年来的成果显示,新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达到了11万份,并规划出了到2025年国家良种繁育体系的主要指标,一个更为健全完善的种业保障体系指日可待。

良种在手,丰收在望,且未来可期,底气更足。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丘陵山地等不宜耕种的地区也多。这就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珍村有限的土地,实施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够保持“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现状。为此,国家早就划出了“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的底线红线,要求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耕地资源,突出把守好“米袋子”作为一把手工程,保障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消除和严防乱占耕地、改变耕地用途等违法乱象,给制度通上“高压电”,让制度“带牙齿”,强力推进违建拆除清理整治等工作,切实确保耕地安全、粮食安全、国家安全。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俄乌冲突以来,许多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引发全世界的担忧和警惕。俄乌两国都是世界粮仓,两国小麦的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28%。有研究显示,世界长期性的粮食价格,将因俄乌冲突上涨7%,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则显示,当前粮价相对于去年同期,已经上涨了10%以上。这还不算上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维持粮价平衡、维持粮食安全的压力陡然增大。

培育良种、保护耕地等一揽子措施,都是中国未雨绸缪着可能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独立自主向来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强于世界潮流的重大原则、重要经验和重要法宝。粮食领域更应如此,不求他人,自给自足、独饱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