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晓洪(右)与徐惠珍老人

10月6日,今年刚加入新典社区“安居红盟”智库的梅晓洪,来到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新典社区83岁的独居老人徐惠珍家里,对她说:“徐阿姨,我这次是来跟您结对的。”

梅晓洪告诉记者:“徐阿姨和我以前就认识,当我了解到她信守承诺15年如一日照顾结对老人的故事后,就更加钦佩了。现在,徐阿姨年纪也大了,需要得到其他志愿者的帮助。社区一提出来,我就立即毛遂自荐了。徐阿姨以后有事就找我。”

徐惠珍:“陈婆婆就住在我家楼下,我每天走上走下都会去看一眼”

故事要从15年前说起。徐惠珍是2001年搬到新典社区居住的。2005年,她66岁,开始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义务结对了3位老人。其中一位是陈婆婆,当时已经82岁。

“陈婆婆就住在我家楼下,我每天走上走下都会去看一眼。”徐惠珍说,根据社区的要求,那时候她每天要到每位结对老人家里服务一个小时。在结对老人家里,这一个小时时间,徐惠珍有时候会打扫卫生,有时候会烧几个菜,有时候跟老人聊聊天,慰藉老人的孤独寂寞。

在3位结对老人中,陈婆婆最受徐惠珍的关注。“她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儿女也不怎么过来看她。既然结对了,我就答应好好照顾她。”陈婆婆也每天在家里等着她上门,哪天去晚了,她还会念叨怎么才来啊。

七八年后,另外两位结对老人相继离世,徐惠珍就全心全意照顾陈婆婆。有时候,会推着轮椅带她去看病,有时候会把医生请到家里给老人看病,更多的时候是陪着老人说话。

“她什么话都跟我讲,告诉我什么东西放在哪里。甚至,还把存折和现金放在寿衣里的事也告诉了我。”徐惠珍说,“有一次我开玩笑地跟陈婆婆说怎么这么信任我啊,陈婆婆说,连你都不能信任,我还能信谁啊。”可以说,陈婆婆家里的事,徐惠珍比她儿女都熟悉。

2016年,徐惠珍77岁了。社区也担心她照顾陈婆婆力不从心,就又用政府采购的方式,为陈婆婆请了一名保姆,每天来陈婆婆家服务一个小时。“有了这个帮手,我也能腾出手做更多的事了。”每周,她都要帮老人洗头;隔段时间,再把老人的衣物、被褥清洗一下;当然,最重要的任务还是陪聊。

从2018年开始,陈婆婆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卧病在床。“一次我特意把她的外孙女叫了过来,加上保姆、我和一名社工,4个人为陈婆婆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在洗澡过程中,徐惠珍发现陈婆婆的背上长了褥疮,洗完澡后就和外孙女一起送陈婆婆去医院治疗。

2020年,陈婆婆去世了,这让徐惠珍伤心了很久。有时候,上下楼的时候,还会习惯性地去看看陈婆婆家的大门。“这已经是我15年的习惯了,改不了了。”

梅晓洪:让徐阿姨享受到其他志愿者的“反哺”服务

其实,徐惠珍也是独居老人。

徐惠珍是江苏人,在杭州读书,支边30年后,跟着丈夫来到了宁波。45岁那年,丈夫去世了。“我一个人打了三份工,一份工作是在当时华联商厦,一份工作是在外滩,还有一份工作是保洁,就这样养活了两个儿女。”

2001年,她搬到了新典社区,没多久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积极参加社区各种志愿活动。比如,在居家养老活动室免费做管理员;她还是楼道的志愿者,反诈宣传的时候每户人家的门都要敲到;在疫情期间,她还报名参加守小门……

这两年,徐惠珍虽然年过80岁,但身体健康,性格开朗,也仍然喜欢帮助别人。看到有一位老人要去医院,但家里没人陪同,徐惠珍就主动推着老人的轮椅陪着去医院;看到有老人手里拿着重物,她也会顺手帮忙。“我1962年入党,已经有60年的党龄了。我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梅晓洪就是被徐惠珍做的这些事情感动的。他是位退役军人,在志愿服务方面做得也不差,社区有事基本上是随叫随到,全民核酸当志愿者维护秩序,疫情期间守小门……今年新典老旧小区改造一开始,梅晓洪就加入了“安居红盟”,成为了“旧改智库”人才。

而早在去年启文花园老旧小区改造的时候,小区内就经常有他忙碌的身影。有一次工程水电停工,梅晓洪就同施工方一同上门查看,找出问题并联系物业解决。徐惠珍因为工程噪音休息不好,梅晓洪就曾给她送书送报刊,也帮助她去跟施工方沟通协调。

“徐阿姨今年以83岁的高龄还在积极为社区做贡献,我们更应该积极‘接班’,让她的无私大爱能够延续,也让她能享受到其他志愿者的‘反哺’服务。”梅晓洪说。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桂琳 何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