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0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没有“入侵”任何国家的计划。他表示,俄罗斯在历史上从未攻击过任何国家,并且是欧洲最不想说“战争”一词的国家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俄罗斯国家在10世纪才起源于东欧平原,如此巨大的领土面积实际上都是在不断的殖民扩张中强占的,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这次说的俄罗斯指的成立于1991年的俄罗斯联邦。

那么历史只有区区31年的俄罗斯联邦真的像佩斯科夫所说的那么人畜无害,爱好和平吗?

1. 德涅斯特河沿岸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9月2日,德涅斯特河沿岸最高苏维埃宣布自摩尔多瓦独立,成立直属于苏联内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两者开始发生冲突。

1992年3月2日加入联合国后,摩尔多瓦总统斯涅古尔命令对先前一直袭击并继续袭击德涅斯特河东岸摩军哨所的分裂势力进行军事干预。在四个月的敌对行动中,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科切里,科斯尼察和宾杰里高地。德左军队在俄罗斯军队的协助下巩固了对多数有争议地区的控制。

2. 阿布哈兹 俄罗斯军援阿布哈兹分离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7月23日阿布哈兹宣布独立,格鲁吉亚军队于同年8月进入阿布哈兹。

随后俄罗斯军队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阿布哈兹。但主权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此后,阿布哈兹83%的领土被位于苏呼米市由俄国保护的分离主义势力控制,剩余17%的领土(即上阿布哈兹)受格鲁吉亚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政府管理。阿布哈兹问题是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主要纠纷之一和两国之间一系列紧张局势的源头之一。长期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道主义危机,大量平民无辜死亡,甚至出现过族裔间的屠杀,比如阿布哈兹分离主义势力曾经对境内的格鲁吉亚人施行“清洗”。

2008年8月,在南奥塞梯战争爆发之后,阿布哈兹在俄罗斯军队的帮助下驱逐了领土上的所有格鲁吉亚军事力量,完全控制了宣称的全部领土并再次宣示它的独立地位。

但是这个国家不为中国与国际上多数国家承认,目前只有俄罗斯、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瑙鲁和叙利亚的5个联合国成员国,以及只被部分国家承认的南奥塞梯、不被国际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承认该国。

3. 第一次车臣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车臣战争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使车臣人争取民族解放、要求民族独立和反俄罗斯的呼声越来越高。

1991年,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焦哈尔·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但俄罗斯联邦拒绝承认其地位。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政权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罗斯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

俄罗斯于1994年12月11日出兵车臣,试图重新吞并在苏联解体后独立的车臣共和国;在格罗兹尼战役后,车臣军退入山区与俄军展开了游击战。最终俄罗斯不得不在1996年8月31日签订停火条约,并将部队撤出车臣。俄罗斯最终战败并全面撤退,车臣则保住了其独立地位。

4.俄格战争与南奥塞梯

俄格战争是2008年8月在格鲁吉亚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一方为格鲁吉亚政府,另一方为于1990年9月早已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以及二者背后的操控者俄罗斯。

自8月1日开始,南奥塞梯和格鲁吉亚发生数次交火,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包围了其首府茨欣瓦利。俄罗斯军队于8日进入南奥塞梯地区,9日展开军事行动很快控制了茨欣瓦利,并在随后几日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格鲁吉亚平民死亡。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申明,若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再次受到侵犯,俄方必定采取回击的方式。不允许任何人对即将跟俄国签署相关协议的国家做出侵略。

中方对南奥塞梯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发生武装冲突表示“严重关切”。中方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克制,立即停火。衷心希望冲突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外交部强调,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奥运会期间开战,违背了奥运精神。

5. 第二次车臣战争

在莫斯科、布伊纳克斯克等城市接连发生多宗炸弹爆炸案后,俄罗斯政府指责是车臣分离主义所为,1999年10月1日俄罗斯部队进入车臣。俄军的行动终结了车臣伊奇克里亚共和国当时实质上的独立,使俄联邦政府重新控制该地区。

在战争初期俄军及车臣当地的亲俄民兵联手对抗车臣分离分子,经过冬季围城后,于2000年初夺取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车臣分离分子在此后数年继续以游击战对抗俄军并残忍杀害战俘,另外车臣叛军也有发动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并焚毁作为俄罗斯族宗教场所的东正教教堂。然而实际上俄军及叛军双方也都被指犯有不少侵犯人权的事件。

到2009年止俄罗斯大致上已经重创叛军的活动能力,大规模的战斗已停止。俄国陆军及内务部部队不再驻守各条街道,在战争中损毁严重的格罗兹尼正在重建中。不过北高加索地区仍有零星的暴力事件,偶尔有以俄联邦及地方政府部队为目标的炸弹爆炸及伏击发生[7][8]。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政府官方宣布车臣的反恐行动正式结束,大部分军队已撤走,对付武装分子的任务主要由当地警察负责。

战争中的准确死亡数字不明,非官方的数字估计有25,000人至50,000人死亡或失踪,大多数是车臣平民,俄罗斯方面有逾5,200人阵亡,有民间团体估计俄军方面(至2005年)有约14,000人阵亡。

俄罗斯高加索征服是指俄罗斯帝国入侵高加索地区的战争,最终俄罗斯帝国兼并北高加索地区,并对当地进行了民族清洗。

7.克里米亚

俄罗斯于2014年2月期间派兵进入并于3月18日占领国际承认为乌克兰领土的克里米亚。

2月23日,在克里米亚城市塞瓦斯托波发生亲俄罗斯示威。2月27日,没有徽章的俄罗斯蒙面部队占领了克里米亚最高议会,并夺下克里米亚全境的战略重地,接着成立亲俄罗斯的阿克肖诺夫政府、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和举行一场有争议的公投。

俄罗斯非法并吞乌克兰领土,违反俄罗斯签署过的阿拉木图宣言、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当中“不干涉内政原则、不使用武力”“承认并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和现有边界不可侵犯”条款、与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上有关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性。

8.顿巴斯战争

2014年2月至今在乌克兰东南部顿巴斯的战争,由俄罗斯控制的位于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俄语地区的亲俄势力与乌克兰政府军发生交战。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俄语地区的亲俄势力要求将这些地区并入俄罗斯联邦。其中,在俄罗斯派出没有徽章的蒙面部队的介入下, 克里米亚在2014年3月经过公投后宣布独立并随后加入俄罗斯联邦;而顿涅茨克州及卢甘斯克州当地的亲俄不明身份人士也占领了政府建筑物并升起俄罗斯国旗。冲突亦间接导致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被击落的事故

9.叙利亚

2015年,因为吞并克里米亚,俄罗斯在政治上遭受西方国家的围堵,经济上同样遭到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当年9月30日俄罗斯突然决定派兵在叙利亚境内打击恐怖组织。至今在叙利亚还存在俄国军事基地。

10.刻赤海峡冲突

2018年11月25日,俄罗斯海军在刻赤海峡向乌克兰军舰开火,扣押三艘乌军舰,造成6名乌克兰船员受伤。冲突发生后,乌克兰宣布在俄乌接壤地区实行30天的战争状态。

10.乌克兰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授权俄军在乌克兰进行“特别行动”,“旨在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兵分三路进攻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