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多个亚型变异株在全球加速流行,其中包括BA.2.75、BF.7、BA.4.6等新兴变异株引起世卫组织关注,这些变异株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据报道,9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报告一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经过国家基因测序检测,该病例属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F.7进化分支,是该分支首次在国内引起的本土疫情。截止到10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该变异毒株感染的病例已累计报告1800多例。

BF.7与BA.5有何不同?

BF.7是BA.5.2.1.7的缩写,被认为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中间隔了BA.2.75变异株。BF.7之所以拥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因为它获得了新的基因突变。BF.7在BA.4/5基础上增加了受体结合域RBD突变R346T,这可以进一步逃逸BA.5感染诱导的中和抗体。

相对于BA.5,BF.7在S蛋白上新增了R346T突变,这使得它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也就比BA.5有更强的增长优势。

每次进化,病毒都获得了有益突变

在全球广泛流行的背景下,大量人群有既往感染史,所以抗体为主要选择压。

病毒刺突蛋白获得的突变越多,免疫逃逸能力越强。

刺突蛋白346、444、452、460和486这五个位点的增益最大,而BF.7 获得了R346、L452、F486这3个突变。

但在另外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致病力上,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BF.7比之前的Omicron各个分支有显著变化。而从这一年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外部因素比内生致病力可能更能影响新冠在真实世界的病死率,包括疫苗接种情况、既往感染情况、抗体随时间推移下降情况以及医疗系统负担等。

感染过BA.5的患者仍有被BF.7感染的风险

陕西疾控中心对BF.7变异毒株进行解读,该变异株感染后表现的症状包括高烧、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头痛、喉咙痛、嗅觉改变和食欲不振等。

放眼全球,近期美国疾控中心新冠数据监测发现,BF.7在短时间内成为美国新冠病毒检出比例第三位的变异毒株。在欧洲地区,比利时BF.7比例达25%,德国、法国和丹麦则占到10%左右。聚焦国内,9月28日,呼和浩特市现首例BF.7本土新冠感染者,这是BF.7变异株首次在国内引起本土疫情。

“感染过BA.5的患者仍有被BF.7感染的风险。”美国奥密克戎疫苗研究学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学者、免疫学博士王宇歌解释,BF.7在BA.4/5基础上增加了受体结合域RBD突变R346T,这可以进一步逃逸BA.5感染诱导的中和抗体。因此,它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秋冬季流行的突变株。

此外,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图尔特·雷也表示,BF.7感染病例在多个国家具有增长优势,因此有理由认为BF.7正在“站稳脚跟”,而且它可能比BA.5更具传播性。

新冠疫苗、口服药对BF.7仍有效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现行的抗击新冠方案依然有效。

“接种疫苗仍然是有效的预防手段。”王宇歌进一步表示,疫苗通过诱导中和抗体起作用,如果中和抗体水平很高,变异株BF.7虽然有一定逃逸,但仍可以保护人体,疫苗依然起作用。

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表示,突破性感染情况一直存在,再次感染新冠的情况也存在,目前看,疫苗还是有保护效力的。而且,虽然BF.7传播力增强,但无症状患者和轻症患者居多。

不仅是疫苗,新冠药物对变异株BF.7也应该有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表示,“新冠小分子药物主要靶标是病毒复制酶,而目前看相关药物结合靶标位点在奥密克戎上并未发现突变,因而对小分子药物的影响应该不大。阿兹夫定对于目前的流行毒株,我们收集的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看是有效的。”

免责声明

来源:文章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