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919国产化率已超60%

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表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针对飞机整体设计来说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设计方案。150座级的客机是市场上的主流机型,市场前景最好,因此,我们以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定了这个机型。

第二, 第二,零部件供应需符合设计方案。C919的供应商来自全球,其中不乏同样为空客和波音的供应商,而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对其有怎样的技术要求,这是由中国商飞决定的。“供应商可以来自于全球,但零部件的供应需符合飞机设计的要求,这体现出我们的自主权和决定权。”

第三, 第三,系统集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架大型客机是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不同的系统集成在一起需要满足哪些要求,这一控制方案掌握在设计团队手中。“中国商飞的知识产权也体现在对系统之间的集成控制上。C919飞机上有几百万个接口,这关系到液压、航电等多系统之间的关联,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关联,就取决于飞机的设计方案。”

目前来看,C919的国产化率已经远超预期。由于在研制过程中成功促使大多数外国供应商转让技术给中国企业,C919的子系统多数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和改进研制,因此到2015年11月首架原型机出厂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60

2

C919 中国只是造了壳吗?

从2008年C919研发项目启动伊始,质疑C919是“组装货”的观点就不绝于耳,有人甚至还理直气壮地拿出了自己的“证据”——C919主要部件供应商,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和法国,中国独立制造的好像就只剩机头、前中后机身、舱门等这些“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世界上能独立造出飞机机身的国家本来就没几个。对于飞机机身的完全自主研发也正是我们所取得最大进步所在,航空制造业与其他制造业的有一个不同之处就在于集成的难度,飞机特别是商用的大飞机,讲究耐用率与经济性。这就带来了对气动布局的近乎苛刻的要求,既要有可靠的结构强度同时又要做到尽可能轻便,而一个气动布局所涉及到超算模型与风洞模拟,又不是一般小国家可以做到的体系化建设。可以说造出一个壳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完整工业体系与庞大的工程师队伍。

其二,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并不需要一味讲究国产率,737和A380上面也有不少零件来自于中国制造商。C919使用了美法合资CFM公司的LEAP-1C的发动机,其实波音与空客的飞机也用了这个发动机,C919用了它可以消耗比同级别飞机少15%的燃油,降低10%的座公里直接使用成本,还可以减少50%的碳排放量,别人的好东西可以拿来用为什么不用呢?国内无法提供能满足适航标准的发动机,因此去采购,这本身就很正常。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都采用这种方式。

其三,C919项目启动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自主设计探索大型客机市场的游戏规则,使中国尽快掌握搭积木的方法,带动整个航空产业链的发展,至于积木块是否全部国产则并不是特别重要。且C919国产化率超60%,其总体设计,包括气动外形和机体设计、计算、试验和制造,全部由中国自主完成,而且采用了最为先进的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C919用5年取得适航证,时间长么?

微博博主@航空航天评论表示,如果只是简单比较数字,可以明确的说,C919时间远长于A320neo、波音737 MAX等同时代同类型客机。但这并不构成批评C919以及我国的适航监管团队的理由。事实上,C919取证过程中的表现值得肯定。

首先与强者比,A320neo、波音737 MAX取证时间短的大背景是它们在疫情前就完成了研制工作,但疫情开始以及MAX遭遇停飞之后,这种宽松的取证环境就消失了。从图中已经可以看出,欧美即便是波音777X和A321XLR之类基于现有产品改进的新飞机,在疫情时代其取证历程也大大延长,相对于C919的优势已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其次与友商比,我们坚持到了终点。波音空客是全球顶级制造商,比我们更有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民机制造业地位与我们更类似的日本、加拿大等国,在C919研制周期内都遇到了重大难题。加拿大研制的CS系列准干线客机,最终在波音的挤压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以项目转让给空中客车告终;而日本自研的“三菱喷气”SpaceJet系列支线客机(MRJ),更是因无法攻克技术难题以及市场变化而在试飞阶段夭折。相比之下,我国的喷气式客机项目在国家、制造厂、员工、客户多方的坚定支持下,一直稳步前行,C919干线客机完成取证,ARJ21支线客机交付近百架,这是值得肯定的成绩。

最后与自己比,商飞的上一款产品ARJ21支线客机取证用了7年,而更大更复杂更先进的C919用了5年,这已经是明显进步。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实现方式上。例如,飞机取证所必须的大侧风起降和自然结冰试验,ARJ21项目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到国外有利自然环境中完成,多快好省。其中的大侧风试验,ARJ21在国内进行了5年都没有获得理想结果,移师冰岛之后,几十天就告完成;自然结冰试验也类似,最后也是在北美五大湖区一次就实现了国内几年都没有达成的目标。

因此,试飞时间的长短不应成为评价飞机和团队的唯一标准,C919的取证历程值得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看到这里了

小编工资就会涨 1 毛呦!

声 明:原创文章,欢迎联系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源飞行邦;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平台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