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曹玲娟

音乐会结束,全场观众依依不舍。流连之际,乐团再次奏响一曲悠扬的民乐版《我爱你中国》,全场掌声雷动,人们跟着哼唱,唱响心中对祖国的爱——10月6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国乐咏中华》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奏响。音乐会由特邀指挥大师汤沐海与驻团指挥姚申申分别执棒,从五千年中华文明汲取艺术灵感,以富有历史纵深感的全新角度,用民族音乐咏叹中国精彩。

音乐会分为五个音乐章节,首章《大春秋》表达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厚重和灿烂;贰章《醉山水》诉说中华艺术中大乐和同、山水与共的美学精神;叁章《纳百川》,十余种不同民族的特色乐器伽倻琴、冬不拉、彝族四弦琴、芦笙、萨塔尔、弦子、马头琴等轮番上阵;肆章《天行健》,竹笛、二胡、琵琶三组二重协奏曲;伍章《咏中华》表达对中华文明的敬意,抒发对祖国母亲的挚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乐咏中华》演出照

相较于去年首演的版本,今年《国乐咏中华》的多个篇章都有了全新的升级。作曲家王云飞介绍,第二章《醉山水》去除了乐队的陪衬,改为七位演奏家的室内乐版本,更突显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雅”及音乐精致的气质。更大幅调整的是末章,该章是全新创作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咏中华》,立意在点题,以中华文化瑰宝——民族器乐致敬千年民族文化。

在叁章《纳百川》中,上海民族乐团特邀云南民族乐团副团长、彝族四弦琴演奏家杨瑜,延吉市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伽倻琴演奏家张玮玲,哈萨克族冬不拉演奏家塔兰提•木拉提等与乐团演奏家们共同呈现中华大地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乐咏中华》演出照

乐团多位演奏家更是首次登台演绎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乐器。“作为新疆十二木卡姆的伴奏乐器,萨塔尔的演奏法与胡琴家族的乐器完全不同。”乐团胡琴演奏家张佳伟本次担任维吾尔族萨塔尔的独奏,他说,自己“多年前初见萨塔尔这件乐器,就被它那明亮又浑厚,金属又沙哑的音色所吸引”。

乐团胡琴演奏家王晓犇携手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阿古达木,以双马头琴展现草原万马奔腾的场景。“马头琴在夹琴、按弦、演奏姿势上都颇具挑战,但回归情感,马头琴和其他胡琴乐器的音乐表达是相通的,无形中更强化了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可以说是一种器乐的跨界学习与融合。”王晓犇说。

对乐团笙声部首席赵臻来说,演奏苗族芦笙也是一段奇妙又极具考验的经历:“芦笙和汉笙是同类乐器,但吹汉笙的不一定吹得好芦笙。舞蹈和芦笙密不可分,又吹又跳,真没想象中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乐咏中华》演出照

“在《国乐咏中华》中,我们沿中华文明长河溯流而上,穿越五千年历史时空,体悟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感受文明交融与时代回响。希望用多元包容的民族音乐,奏响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和期许。”《国乐咏中华》艺术总监、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表示。

据悉,《国乐咏中华》音乐会将在上海大剧院连续上演至10月8日。今年是上海民族乐团建团70周年,除《国乐咏中华》外,乐团还推出了一系列风格多元、主题各异的民族音乐会,带领观众从多方面感受当代国乐的历史底蕴与时尚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