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锋
“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这是教育部最近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家庭家教家风必修课的建议”时所表示的。尽管教育部在作出这一表示的同时还表示,鼓励高校还加强“家庭伦理教育,提升学生表达、沟通和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等”。青锋仍然认为,在高校学生中需要加强的教育,远远不止这些。
有调查显示,在对全国1028名大学生发起的“是否支持学校开恋爱课”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88.23%的大学生表示支持。的的确确,进入大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成年,尤其是脱离高中阶段学校老师和家长严格的监管,拼命让其学习,考取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后,大学的管理相对于高中阶段则发生了巨大地变化,也就是像普通人所说那样,已进入大学,大学生就像放羊一样,没有了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约束,一切都要靠自己管理自己,再加上青春期的萌动,不少学生便不由自主的开始恋爱。不可否认的是,此时此刻学生的恋爱大都是盲目的,或者说出于某种好奇。因而,教会学生如何恋爱,的确是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据青锋多年的观察,一些学校也只不过就学生的恋爱泛泛而谈,口头上严加管理,但很少有针对性地指导,尤其是一些大学的老师或辅导员很少能够针对性地告知学生大学阶段应该是人生的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事实上,据青锋观察所得,未来人生能够成功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自己开始了人生规划。尤其是把大学学习这一阶段作为自己学会管理自己,和峁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或事业,自己决定学习或选修什么样的课程,学会怎么分配时间,以及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为下一步进入社会,或者读研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青锋曾经对不少人说过,高中和大学这个衔接期,是把人分类的时期,高中学习的好坏,通过高考反映出来。高考过后,一些人进入985、211等重点大学,而一些人很有可能连大学校门就进不了,高中一毕业就进入社会,开始了打工生活。如此这般,高中还同班学习的同学,立马就被分出等次,而进入大学学习的,此后有考上研究生的,因为接受了更多的高等教育,一旦毕业进入社会,就进入管理阶层或者更高职位的工作岗位,高中时期大家还一样平等的同学,几年之后一旦相见,便有了地位高低之分。这是客观规律,不能不面对和承认。
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是这样,进入研究生时期,不少学生同样也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调查证实,“研究生遭遇抑郁和焦虑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6倍。《自然》杂志2019年全球博士生调查显示,36%的博士生反馈因抑郁或焦虑寻求过帮助,比2017年增长了3倍”,《财经》杂志刊发的《抑郁缠绕中国博士生》文章披露的情况似乎更加严重。如“在14位访谈对象中,有5位经过医院确诊为抑郁症或抑郁状态,9位自陈正在或曾受抑郁困扰”。这一数据,说明被访者百分之百都受到了阴郁的困扰。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报道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自杀的现象估计人们已经看到不少,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其中一些人因为“想不开”“压力大”“毕业要求过高”“科研工作涉及很复杂和高深的工作”,或者“求胜心强”“完美主义”等因素外,和一些导师也有相当大地关系。
有专业人士指出,大学阶段是要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时期,硕士研究生阶段则是要导师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的阶段,而博士研究生阶段,则是要学生自己寻找课题,自己研究问题的时期。但据身边人反馈的信息,一些学校或科研机构带研究生的导师并没有按照学生每一个时期的学生需求教学生,而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打工仔,甚至自家保姆,什么事情,包括自己的家事都让学生包办。而有一些则盲目要学生做这个实验做那个实验,始终不能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给出适合学生科研的课题或方向。更有甚者,有些导师利用手中掌握的招生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把研究生招生当作了某种工具。
总而言之,通过教育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家庭家教家风必修课的建议”时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扯到高校大学生管理,尤其是研究生阴郁严重,以及个别研究生导师的不称职等,意在说明,当下大学教育,不仅仅要加强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需要加强的方面还有更多,以期引起教育部乃至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