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院长曹景川

亲爱的2022级新同学,老师们,正在线上参加典礼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和同学们道个歉,由于外出学习,没有第一时间迎接和看望大家,望谅解。北国初寒候,长院云景秋,在你们报到的10多天时间里,校园从清风叠翠变换到了如诗如画的金秋时节,在这充满收获和希望的时刻,我们隆重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一批风华正茂的新时代新青年在这里开启人生新的发展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学校900余名教职员工,向来自全国各地的2782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欢迎你们来到宜居长治,加入长院;祝贺你们,将以长院人的崭新身份,在这里扬帆起航,逐梦前行。

长治学院坐落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山西长治。这里东倚太行,西屏太岳,长流不息的漳河水绕城而过,早在东周时期,便设为上党郡,后成为秦统一六国所设三十六郡之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壮美的太行山水,伟大的太行精神,滋养和浸润着长治学院。从1958年建校至今,六十四年栉风沐雨,六十四年弦歌不辍,一代代长治学院人薪火相传,接力奋进,在太行大地上书写着立德树人的华彩乐章。

我们在太行精神的传承弘扬中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建校伊始,长治学院发扬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新时代以来,学校更自觉把太行精神作为文化之根、育人之魂,全面融入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用红色文化涵养师生的家国情怀。“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中国共青团十八大代表温东升等杰出校友就是这种传承积淀的凝结和彰显!

近年来,有133名学生参加“西部计划”,投身基层,奔赴边疆;有206名学生参军入伍,为祖国站岗、为人民守望!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从这里出发,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我们在“三全育人”的改革实践中涵养了良好的育人氛围。长治学院是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我们在抓实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突出体育、美育教育。美术系高哲老师《青春绽放过的地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项目支持;刘冠举老师创作的《高铁进山啦》入选中宣部主办的“礼赞新时代”美术作品展览项目。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八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9项,优秀奖1项,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学校获得中国大学生健康校园大赛暨AI体能赛健康校园一等奖;健美操队在全国及省内多项大赛中斩获佳绩,曾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奥运会、CUBA及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现场多次展示、表演。

我们在砥砺奋进的时代征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六十四年,经过几代长院人的不懈努力,从当初的几间瓦房到今天,长院拥有了全省最现代化的食堂、最智慧的物流中心、最大的动物标本馆和最“出片”的体育场地。目前,正在全力推动新校区建设。我们有打造全省最美校园的信心,在大家看得到的将来,这个信心也必将成为大家看得到的现实和挂在嘴上的骄傲!

今天,长治学院已经成为一所拥有4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医、工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个。获得“山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等多项荣誉称号。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近40项,2019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英雄不问出处,勇者不问来路。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有了你们的加入,我们将一起见证越来越好的长院。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希望他们继续秉持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天,你们来到长治学院,“求真 求实 求善 求美”的校训将由你们接棒传承,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校训中“真、实、善、美”四个字的理解,我们一道来贴近长治学院的办学理念、一起触摸和领会长治学院的内在精神!

一、求理想之真,做有抱负、有追求的长院人

黄文秀在她的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是我们身边走出的时代楷模,2008年9月,她从广西来到这里,就在大家所在的广场参加开学典礼,和大家一样,在这里完成了四年本科学业,立下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文秀为脱贫攻坚事业牺牲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了讲好文秀的故事,传承文秀所代表的一代长院人的精神,今年,我们在南校区图书馆4层建设了黄文秀先进事迹展馆,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进文秀、倾听文秀,像文秀那样,“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自己的成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响应时代号召,展现时代担当,在为国奉献中追寻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求学问之实,做有担当、有作为的长院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察时,勉励大家,年轻人在学校这一步很重要,要心无旁骛,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努力练好人生与事业的基本功。长治学院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老师潜心教学,学生立志成才。

晋东南师专时期中文系有一位知名学者宋谋玚教授,宋教授是长治市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的人生几经波折,但始终泰然处之,晚年疾病缠身,但仍然坚持给学生上课,实在没有力气写板书,就让助教把内容写在黑板上或者复述给学生听。老先生这种白首不忘育桃李、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情怀,诠释了长治学院老一辈学人的风骨,令我们钦佩敬仰。

我校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合作发表文章的黄长明老师,深耕光学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探索揭示了莫尔晶格中波的演化规律,荣获英国物理学会颁发的“中国高被引用论文奖”。

他们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榜样。希望同学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从入校起,就在求学问之实上,心无旁骛下苦功,不浪费时间、不沉迷手机,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能力素养,筑牢学习根基,在未来攀登学术高峰的征程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三、求人性之善,做有道德、有修养的长院人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常晶老师,在长治学院工作的十年间,她用自己扎实的学养积累、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育人情怀,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成为很多学生人生发展的“坐标系”。希望同学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向我们身边的榜样看齐,涵养高尚品德,努力在新时代中展现当代青年的良好风貌。

四、求奋斗之美,做有激情、有热诚的长院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语广大青年:“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不同的时代,总是赋予青年不同的使命。同学们个人成长奋斗的黄金期正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重合。时代给了大家舞台,奋斗是最亮丽的底色,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

但是,奋斗的路上并不总是欢声笑语,它需要我们面对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放弃。

图书馆前任馆长边疆老师,退休之际不幸患病,术后复健的他,日复一日拿一块砖头,在操场上扔下捡起,再扔下再捡起,就是靠着这样的坚持,他恢复了健康。2008年奥运会前夕,边疆老师从长治一路骑行到达北京,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2019年,我校体育和音乐舞蹈系50名学子,顶着夏日酷暑,每天背着30多斤的负重进行训练,最终他们作为山西唯一的入选团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联欢表演,在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山西背阁。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希望大家不仅练好学习的基本功,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体育练就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以美育涵养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做一个肩上有责任、胸中有热情、手中有本领的长院学子,做一个无愧时代召唤的新时代新青年!

同学们,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走进长院门,终生长院人。青春不悔,芳华不负。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澎湃向前的时代大潮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在长院成就最好的自己,昂首迈向属于每一个人的广阔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