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人能拒绝一份鲜香美味的白蕉海鲈。如果有,就给他上一大盘。

海鲈又称花鲈,是我国第二大海水养殖鱼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便开展海鲈人工养殖,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白蕉镇、乾务镇。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斗门区白蕉镇成为我国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养殖面积3.9万亩,养殖产量15.6万吨,占全省产量70%,全国产量50%。“白蕉海鲈”荣获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9月23日,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珠海市斗门区开幕,“八大菜系”的八位名厨将白蕉海鲈烹出了新花样。在“丰收节经济”加持下,“白蕉海鲈”产业将迎来千亿元规模,有望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现代渔业最具地域特色、竞争力最强的品牌之一。

斗门区委书记苏虎表示,斗门正在全力做好“一条鱼”文章,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全力整合打造白蕉海鲈全产业链,构建百亿级水产品“标准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中心,增强对海鲈产业链的主导力和控制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每10条海鲈鱼 有7条来自白蕉

我国海鲈养殖区域较广,除了台湾省(未统计)和上海市外,其他沿海省区均有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省区的沿海地区。据《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全国海水养殖鲈鱼产量199106吨,相比2020年增长了3860吨。据历年统计数据显示,2014-2020年全国海水养殖鲈鱼产量由113803吨升至195246吨,年均增长率为9.4%。

珠江口地区是我国海鲈养殖与加工主产区,年生产量占我国海鲈总产量的七成以上。广东省珠海市位于珠江口地区的咸淡水交汇处,为海鲈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海鲈养殖、加工、流通的重要城市。2019年,珠海市获得“中国海鲈之都”称号。

斗门区白蕉镇是“中国海鲈之乡”,并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获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经过多年发展,白蕉镇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海鲈生产基地、交易集散中心。近年来,白蕉海鲈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成为中国渔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一条鱼兴一方产业 农民增收的“致富鱼”

据了解,斗门区海鲈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0亿元,其中,养殖产值32亿元、活鲜流通产值3亿元、打冰产值2亿元、加工产值25亿元,水产饲料产值108亿元,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运营机制,带动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白蕉海鲈“游”上广州塔

品牌兴则产业兴。“白蕉海鲈”荣获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广东省最具影响力渔业区域性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还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蕉海鲈成农民增收的“致富鱼”

白蕉海鲈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白蕉海鲈养殖户2000余户。有加工企业23家,加工厂房面积17.73万平方米,冷库面积7.3万平方米,冷库容量13.49万吨,总加工能力23.6万吨,实际加工量4.5万吨。

全产业链发力 打响“白蕉海鲈”品牌

2020年6月,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获批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志着珠海海鲈产业正向着全产业链融合、现代渔业发展加快转变。斗门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投入8000万元财政资金打造斗门白蕉海鲈产业园,重点扶持加工冷链项目、良种标粗研究项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从基础设施、种苗研究、加工车间、仓储物流、品牌宣传推广等全方面补齐白蕉海鲈发展的短板,加快全链条发展,助推海鲈产业转型发展。

据了解,斗门区养殖海鲈除约10%以活鱼形式在本市及周边城市销售、70%通过冰鲜发往外地销售外,有20%用于加工,白蕉海鲈预制菜占加工总量比例逐年升高。今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获批,这为“白蕉海鲈”游入预制菜风口构建大平台。

预制菜产业园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为发展腹,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5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已建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285亩,总投资将近20亿元,建成水产品深加工厂房30万平米,近21万吨冷库容量。

已有强竞供应链、诚丰优品产业园等10家预制菜企业落户,拥有预制菜加工区、冷链物流区两大功能。目前正在启动二期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40亩,计划总投资超44亿元,重点打造政府投资的25万平方米定制厂房,已引入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会长单位恒兴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进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ncbd0000),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叶香玲、莫景文。

编辑:邓汉文(手机/微信号15915833801,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