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军武速递官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的文章发布后,不少网友都积极回应。其中一位笔名为“碳素加特林”的网友的留言非常精彩,这里全文转载一下,以飧各位读者。文字上略有修改,黑体字是编辑自行加粗的:

关于919,蔡机长是我学长。我跟这个项目里面的几位前辈和大哥都略略打过点招呼。我在某段时间里面基于职责和单位的委派。为这个项目做了一点点贡献。我稍微提供一点其他视角的看法吧。919所需的很多设备其实我们都能产,但是现在我们还是要买国外的。

为什么呢?因为买这些厂家的东西就可以直接拿到faa等监管方的适航取证。而且这个东西我们其实跟是跟国外厂家学得怎么做,但是为什么要如此设计我们是不大懂的。只有我们打包买很多国外厂家的东西才能顺利拿到很多国家的适航认证。我们的919才能尽可能快地飞起来,一方面提高影响力,一方面自己造血,一方面提高我们厂家的深度研发融合能力。

现代工业很多事时候没法搞所谓纯血统,你现在做个汽车自动变速箱,仅日本德国就有5000项以上的专利要绕过去,这中间需要的钱跟时间是海量。就算最后绕过去了,可能也是落后产品,还拖死了项目。做产品不能讲情怀,不能搞血统排斥,不能搞单边主义,不能搞狭隘化竞争。经济属性的东西,本质就是要融合,要竞争。想要强就比别人走快点就是了。

919马上就可以商业运行了,如果919有100架交付,919机队完成10万小时无事故运行……那中国厂商的话语权就会大很多。那时候如果我们的厂家也吃透了设计标准,就可以逐步替换919的设备。让我们得话语权进一步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产无人机与机器狗组合

国内的红隼防务公司最近在微博上以视频方式展出了其无人机与武装机器狗的概念组合。应该是为了参加今年的珠展而预热的。这一组合的出现也引起了境外媒体的注意。美媒《战区》网站即报道了这一消息。

其实单就武装机器狗而言,始作俑者倒是美国人自己。去年的美国陆军协会上就展出了SPUR(SPECIAL PURPOSE UNMANNED RIFLE),是由生产枪支的Sword Defense公司和生产机器人的Ghost Robotics公司联合开发出来的,机器狗平台的型号为Vision-60,已经在美澳陆军服役。枪械为6.5毫米口径的半自动步枪,带消音器,储弹10发。还有一个30倍率的摄像头用于搜索和瞄准目标、还有一个Teledyne FLIR Boson的热像仪提供夜暗或低能见度下的侦察能力。看起来是作为遥控狙击平台发展的。

红隼的这个组合要是单看那条机器狗确实没有SPUR那么先进,只是在狗背上装了一支95自动步枪,相当粗暴。但出彩的是红隼把它和八旋翼无人机给结合起来,这就颇具创意了。这种组合在城市以及多山地形中的价值挺大。可以通过无人机把机器狗投放下去,一下子就把机器狗的作战范围扩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装机器狗在建筑物内搜索

此时这种武装机器狗比较适合作为压制火力点和侦察平台。如果投放在楼顶一类的制高点上,是可以作为一个隐蔽的前沿观察哨存在的。就现在的技术水平而言,对武装机器狗只能是遥控,而且还要有实时视频信号回传,很难搞什么自主控制的。所以部署之后机器狗还要有一个视野足够大的通信中继站与之配合,显然就是靠通信无人机了。

红隼在微博上还发布了一些小型履带式战斗车、军用增强现实系统(MARS3.0)、便携式穿墙雷达的视频或图片,也是用于城市战,看来该公司相当看好城市战的潜在市场需求。

我认为红隼这一组合的最大意义在于中国无人系统产业的军事潜力终于开始发挥了。像视频中的八旋翼无人机、机器狗都是在国内有了较强的产业基础。这时机器狗装上一支自动步枪就是个最简单的武装机器人;多旋翼无人机再加进来就实现了一次部署能力上的飞跃。这些都是在美国人的SPUR出现不到一年之后就冒出来的,如果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不是如此发达绝对做不到这么快速反应并进而有所超越。我觉得这就是寓军于民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