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有13个刺史部,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兖州,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益州,交州,还有一个司隶校尉部,刺史在两汉本来是监察官(汉武帝时把州当成监察区的名称,汉武帝时候的13州地域十分广阔,在北方略当今半省一省之地,在南方略当今两三省、三四省之地),但到了汉末为了应对局势,州刺史渐渐升级为州牧成为以州长官,拥有了行政、统兵权,导致州成为郡县制以上的行政单位,许多州长官也就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这里可以参考影视剧中,尤其是三国时期各地区一把手的称谓。

背图我们以周老历代区划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曹魏、蜀汉、东吴)我国州的数量又是如何变化的,我们结合当时的时局今天简单梳理下。

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天下有14州,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凉州,雍州(公元194年,李傕控制下的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分凉州河西的武威(凉州)、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设立雍州),司州(从司立校尉部改来的),益州,扬州,荆州,交州。但由于三国鼎立时期,曹魏和东吴的分界线在扬州、荆州比较特殊,被分割为魏荆州,吴荆州,魏扬州,吴扬州。所以再以三国实际情况来看,天下有16个州。

这个时候,曹魏独占10州:幽州,冀州,并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凉州,雍州、司州外加和东吴共享荆、扬。孙权则占据了荆、扬大部及交州。我们以荆州为例,魏国占据北边的像南阳、襄阳等郡,吴国占据南边的南郡,长沙,宜都等郡,扬州魏国占据江北的合肥,寿春这一带,吴国则拥有扬州的南边的大部。值得注意的是别看魏国占据的荆扬两州的地盘不大,但这两地扼守着东吴北上,曹魏南下,蜀汉东进北伐的咽喉。三方势力在这块儿区域也是鏖战多时,后来由于关羽丢了“荆州”,刘备只剩下了益州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到了公元263年,魏灭蜀,把蜀地一分为二,汉中加三巴地区成为了梁州,其他地区是益州。次年,东吴为了处理交州叛乱,把交州也一分为二,西边还叫交州,东边叫广州,这就是交广分治。广州这个地名就是从这儿来的,其实交广分治在之前的226年孙权平定士氏叛乱的时候已经搞过一次,但那时候叛乱很快平定了,所以又合回去了,这次是二次分治,之后就再也没有合回去。广州逐渐就形成了我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而交州呢,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历史原因,从我国版图就出去了,成为现在的越南的中北部地区,之前的十六个州外加梁州和广州,州又增加了。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蜀汉被灭后,三国变两国,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这个时候开始进入晋吴对峙时期了,从264年到280年晋灭吴这十几年,晋朝在自己的地盘上做了一些州的切割,比如把陇右单拉出来设立了秦州,把益州南部也就是原来蜀汉庲降都督管理的南中分出来,单独设立了宁州,把幽州辽东地区,也就是原来公孙渊统治的这个区域分出来,单独设立了平州,这就又加了三个。到了公元280年,晋灭吴,原来南北分治的荆州和扬州合二为一,从此晋朝以19州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大一统,可惜的是,时间不长,天下又开始了分合。

总的看下来三国时期,州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有一点特别,魏、吴两国都设荆、扬二州(长江中下游及南岭以北地),但是魏之荆、扬二州只具象征性意义,仅占原州地域一小部分而已。直到西晋统一前后,州的数目逐渐增加到19州,幅员开始明显地缩小。尤其是西北的凉州,东北的幽州(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及辽东半岛、朝鲜北部),西南的益州,岭南的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中部)都因地域过于辽阔而被分成两州或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