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寒露节气是农历的九月十三日,也就是10月8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和转折,气温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候:鸿雁来宾 寒露前五日,鸿雁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水为蛤 后五日,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候:菊有黄华 再五日,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

寒露习俗

【秋钓边】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此时钓鱼易上钩、易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钓边”。 赏花,钓鱼,正是出游的好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登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观红叶】

寒露,是登高赏红叶的好时节。诗云,“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正是这个季节的美景。 登高而望,极目远眺,层林尽染,秋风飒飒,黄护叶红。金秋满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 【喝寒露茶】

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 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 【吃芝麻】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寒露养生

寒露起居·早睡早起

节气变换,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

现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寒露着装·不忘添袜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由于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且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足部受凉,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虚而入,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寒露节气应尽量少穿凉鞋、不露脚踝,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

此外,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素体怕冷之人更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却病延年的效果。

此时节也不宜“秋冻”,应注意防寒保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头面部保暖,以防病情加重。

寒露饮食·多润少冷

入寒露节气后,秋病也进入高发期,尤其以肠胃病多见。

胃部偏寒的人要注意饮食温和,忌食生冷,注意胃部保暖,不暴饮暴食,避免增加胃的负担。此时,饮食宜“收”,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肉桂、花椒等。

可适量多吃甘润的食物,如胡萝卜、莲藕、银耳、豆类、菌类、海带、紫菜、梨、柿子、提子、苹果、香蕉、豆腐、牛奶、杏仁、白果、核桃仁、花生、蜂蜜、芝麻等。

此外,寒露节气多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果蔬,既能护肺,又可增强肝脏功能。

每日早餐宜吃温热的粥食,可添加大枣、山药、莲子、栗子、鸡鸭鱼肉等各种润燥食材,加强健脾暖胃、益气养阴、润燥养肺的作用。

寒露运动·别赶太早

寒露前后,加强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和抵抗力,为冬季到来做好准备,预防感冒。但是运动一定不要“赶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行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

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

此外,柔和的拉伸运动最适合多风的秋季,体质较差的人也可在室内开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或瑜伽等各种自己喜欢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