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起点相似,经济发展为何天差地远?

美国知名杂志《外交政策》引用英国经济史学家图兹(Adam Tooze)的话,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印度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但没有彻底改变,这是最关键原因。印度缺乏基础设施能力,缺乏足够多的投资; 印度的教育支出不足,低于中国;印度的医疗卫生支出不足,低于中国。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2个国家,美国期刊《外交政策》4日指出,这2个国家的起点相似,但过去数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全面超过印度,《外交政策》4日刊登副总编辑阿巴迪(Cameron Abadi)与英国经济史学家图兹的对谈,探究印度发展未能与中国并驾齐驱、未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原因。
阿巴迪提问,印度的经济从未像中国一样完全起飞,尤其是1980年至2010年。什么阻碍了印度?
图兹表示,这两个大国的人口各自占世界人口的6分之一,为何两国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重要的是,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哪个经济体的经济成长能像中国一样。 因此,对印度人来说,比较印度与中国相当不公平。印度极大量人口仍限于赤贫,而中国真的再也没有类似的情况了。
“这并不是抽象的,很多数字让人极为印象深刻。 1960年代,中国与印度的预期寿命差不多。当我们认为中国经历极其巨大的破坏性动荡,中国的预期寿命激增了。”图兹指出到了1980年代初期,世界银行首度接触中国时,他们看到的中国是贫穷国家,人均GDP仍然很低,并未比印度高出多少,但做好成长的准备了,因为中国到1980年代初期,普及初等教育的入学率、预期寿命、医疗服务更像是低收入发达经济体的情况。 因此,当时中国的医疗服务可比得上1980年代初期意大利的医疗服务。 这是引人注目的对比,你与印度专家交谈时,他们会一再谈到这一点:这与国家能力有关,这与基础设施能力有关。

“从脱离英国独立的那一刻起,印度未发生真正的社会革命,而这造成很大的不同。 尽管甘地促成了民众动员,但总是回避发动一场真正颠覆并改变社会结构的民众革命、那种可能会直接挑战种姓制度的革命。”图兹表示,殖民统治在许多方面都极为压迫且毫无成效,印度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但没有彻底改变。为何中国与印度差距这么大?“我认为如果人们寻找这个问题的深刻答案,最终会得到这种答案。比较中印时,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图兹指出,比较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大部分劳动力在农业,中国在肥料使用及投资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中印这2个经济体之间真正的巨大差异在于,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获得西方公司、日本公司、韩国公司、台湾地区企业的投资,把中国变成世界大工厂,中国开始发展成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 因为中国做到了,它占据了这个空间,印度错失进入那个空间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