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近有多火,可以从两个信息上窥斑见豹。

一个是国内知名投资人张总的朋友圈,她说认识的头部企业家和投资人里有七成都在新加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则是坡县小李县长前段时间的公开发言,他说:“我们只有350万新加坡人,但却有数十亿人正排着队进入新加坡。”没错,他用的是“several billions”。

说坡坡一枝独秀也不对,因为不光它,这两年土耳其和阿联酋的迪拜也很火,房价也一样被炒上天了。

作为为数不多的还对俄罗斯人开放签证的地方,它俩接收了一堆大鹅富人中产以及他们的钱。

阿联酋拒绝在鹅鸟大战中偏袒任何一方,沙特王国则表示,它和白宫关系如常,但不是一夫一妻那种,因为美国人不可靠。

这些言论让大鹅的富裕阶层认为,资金从欧洲转移到中东会比较安全,于是他们用加密货币到迪拜买房,并获取一次3年的居住签证。

与此同时,不那么有钱的鹅中上产,则是扑到土耳其买房,一次能买两三套,而且掏的现钞和金条。

按当地法律,买的房子价值25万美金以上,连续持有3年就可以申请国土护照,这对非常想润的鹅人来说,着实是一大诱惑。

其实作为移居地,新加坡早几年远没有英美、加拿大和澳新等地那么受欢迎。

但因为战争,这些国家纷纷站队,选择制裁鹅方,甚至直接没收人家的海外资产,这让不少非西方人种的富人们看清了大国的虚伪,转而选择投奔中立小国。

再加上冲突加剧后,大批欧洲国家限制对鹅人的居留许可,包括各种移民类的黄金签证,一些周边国家甚至拒绝让他们入境,更别说鹅人的银行卡出了境,就完全不能用,变废一张卡了。

这也给其他国家缺乏安全感的富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那就是:凡事早做打算,别等到最后一刻,人跑不了,钱也变废纸了。

小国、中立、安全还友好的,排除法一划拉,留给华人富豪的可选项也就剩下新加坡了。

何况它还具有语言和地理的优势,当地大部分人都能讲中文,中国有的东西哪儿都有,几乎不担心生活差异,离得近方便来回,不排H也不全球纳税,那还说啥,去吧。

不到迫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啊,这些跟大蚂蚁一样润来润去的富豪们,最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我的钱安不安全,我的人安不安全。

翻译成装C的话就是:避税和避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第一点,有人可能会说,都这么有钱了还在乎这点税啊。

不是这么说的,在不在乎,主要看交税的额度,要是被撸太多,富人也肉疼的。

好比有些北美国家全球征税,有些北欧国家则是课重税,个税收你80%,遗产税最高98%,额滴个神仙,你说谁不润?

对比之下,小坡岛友好很多,是全球税率最低的发达国家之一,个税最高是22%,企业所得税只有17%,没有资本利得税,境外投资股息也不征税。

等于说同样的收入,你在这里可以省掉一大半揣自己兜里,放在谁身上不乐意呢?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十大富豪榜上,一大半是放弃了原来国籍的外国面孔。

一方面是少交税,另一方面是合理避税。

举个栗子,某知名火锅连锁老板勇哥,把国籍改成了坡籍之后,他的公司就成了坡企,而新加坡在境外的企业是免税的。

接着他在开曼群岛等地开设家族公司,用它来控股火锅的母公司,母公司则在香港上市。

他将财产委托给了信托公司,而信托是全球富人通用的避税方法,这样就算火锅破产倒闭了,他的钱还是他的,并且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设计成独特继承条款,留给后代。

当然咯,合理避税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你们老板为啥不喝酒也爱茅台?因为它不仅可以转化成企业固定资产,抵扣25%的企业所得税,还能增值啊。

再比如为啥你老板频繁的卖车换车啊?是钱太多还是爱显摆啊?

都不是,因为公司买辆100万的车,可以抵扣13万的增值税,25万的企业所得税、13万的个人所得税,加起来可以抵50多万呢。

等过了三四年,折旧差不多了,再把车转到个人名下,车还是自己的车,税却少了五十万,过了瘾还省钱,多爽啊。

不光是减税避税,还能永续减免,在坡坡这种方式叫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ce),只要金额足够大,是可以申请永续的税务减免。

家办很多人不太熟悉,这么说吧,全世界最知名的家办叫“摩根家族基金会”。

它成立于1838年,也就是咱的道光18年,那一年慈溪老佛爷还叫叶赫那拉,才3岁多一点。这么多年过去了,连英女王都不在了,这个基金会还在呢。

对比一下,中国土豪里能三代不衰败的,都已经很好了,这当然也有社会动荡和变革的因素,但是没用上现代的金融工具,提前做好规划也是一大因素。

于是乎,这一次他们把永远富下去的期待眼神,投向了南边的海洋。

都觉得这地方好,都想往这润,那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南洋小岛只欢迎富豪,其实这是错觉。

移民局又不傻,它当然知道富人都是墙头草,平时搁这岁月静好,一看势头不好,绝对又要跑。

反倒是有技术有才能的,拖家带口来了肯扎根。所以他们一方面抬高投资人的门槛,另一方面又大开闸门,欢迎高层次人才。

正如小李县长所说:“我们对人才持开放态度,这才是我们的未来。”

国内有些媒体喜欢用夸张的数字,来证明这地儿生活成本多么多么高,以证明不是穷人待的地方。

事实上官方早就辟谣了,说那些数字主要是外派人员在新的生活成本,她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在必需品之外的消费也更多,并不能真正反映当地人的实际开销。

国大的报告显示,坡人生活费位居世界第49位,属于中等水平,离最贵相距甚远。

作为一个在当地生活,并且后续很有可能长居的人,我的感觉也是那些数字略显夸张。

如果你以国内的收入,来衡量当地动辄一两万的公寓租金、50几万一块的拥车证,那当然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2019年其官方发布的家庭月收入中位数是9425新币,折合人民币4万7千多,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当地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收入水准,不少国内一线城市双职工家庭也能达到。

然而,国内中产需要用收入的大头去买房还贷,这在当地就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们“居者有其屋”。

80%的人住在政府管的组屋里,组屋从价格、贷款到买房资格认定、财产继承等走的都是闭环管理,而绝大部分坡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解决住房问题。

新移民拿到PR身份后,就可以买二手组屋,而成为公民家庭后就可以买新组屋。

剩下的20%私人房地产则是通过市场去解决,跟政府的80%不打通,实行的是单行道管理。

传说中很离谱的房子涨幅,实际上是私人公寓居多,是给外国人涨的,本地人受影响其实不大。至于房子之外的其他吃饭、交通成本,就不说了,丰俭由人。

先到当地生活适应,之后换身份落地生根,这是一个正常过程,前期成本高一点,交些学费更是理所应当的。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外国人一到那里,就拥有了本地几代人奋斗才有的一切福利待遇,那对他们也不公平的,不是么?

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地方虽然小,但是个折叠社会,穷人有穷人的活法,住政府分的房子、吃大排档、孩子念公立、放假去巴厘;

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私人公寓私家车、国际学校环球跑,过着全世界有钱人通行的生活。

中产有中产的活法,读书练技能,升职加薪,靠自己的双手从组屋一步步奋斗到私家住宅,孩子也可以从公立学校到出国念书看世界。

富人税低、穷人有补贴、中产有机会,大家分层卷,从月入五千到五百万,大家都有合适的款。

如果你想靠移民解决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或者想着换个地方就完美了,就能实现你的一切梦想了,那不好意思我要泼你冷水了,你那不叫润,那叫意淫。

没有完美的地方,只有适合自己的地方,而不管待在哪里,都需要奋斗,而不是躺平做梦。

至于适合不适合只有自己知道,旁人是看不出来的,并且他们的评价也不重要。

举个栗子,我北京的一个朋友,亲戚早年移到了坡生活,用她的话讲,这个亲戚“住198平的4居室组屋,婆婆负责带娃,然后请了两个菲佣做家务”。

说这个“亲戚没啥钱,陪她去乌节路逛街,都不敢买东西的”,而坡坡最繁华的乌节路,在她眼里都是“东西丑的慌”。

——在她的认知里,亲戚住近200方的房子、请两个女佣也是穷人,因为没有住在富人区,去大商场也不敢随便买东西。

你说这去哪儿说理去?国内能真正实现衣食住行自由的,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