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广是汉代最著名的骑兵将领之一,也是少有的未封侯名将,因为太史公的生花妙笔,他得到了后世的同情,留下了李广难封的典故。

李广没有被封侯,不是因为杀敌数字不够。在公元前121年的大战中,李广率领4000郎中骑兵出战(郎中骑兵是西汉战力最强的骑兵,李广就是郎中令正好指挥这只王牌部队),对阵匈奴大军4万人,留下了“广杀匈奴三千余人”的战争记录。而在卫青的处子秀中,卫青就带着1万骑兵,斩首虏700,一战封关内侯( 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霍去病高三年纪领兵,根本就没有通过影视剧演员的认可,却以天生战神的表现斩首敌人2800多,获得了封侯的赏赐。就连少为人知的上谷太守郝贤,这个历史小透明也因为四次军功加起来斩首2000多,封1100户,有了年入30多万钱的爵位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对比下来,不少粗通历史的朋友就会认为这是汉武帝偏心。这你就错怪汉武帝了,汉武帝是有封赏李广利的黑历史,但在反击匈奴作战时,他还是严格遵守汉朝军法的,按照汉朝的军法李广还真不能得到封赏。因为汉朝的斩首并不是简单的杀敌数字,它是杀敌数字减去自身损失是战场上的净胜分,不是杀敌多就能封侯,而是占敌人便宜越多越能封侯,李广作战恰恰赔本比较多。汉朝核定军功要“师率减十三”,也就是先看看自家将领带的人马是否损失了三成人马,没超过这个标准,才把杀敌数字当做是记功的斩首数字。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也是这么要求的,唯一的例外就是李广利。

还是在公元前121年的大战中,李广是干掉了3000多敌人,但他被四万匈奴人包围,两天战斗中李广就用去了损失指标,打出的效果是“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在随后的战斗中,李广亲自出马作战,表现神勇,“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李广之子李敢也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在万马军中狠狠秀了一把,鼓舞了己方士气。但匈奴人还是围了上来,汉军“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边缘。如果不是张骞率军赶到,李广可能就要买一送一父子双双当俘虏。战后统计,李广打出了“广军几没”,“杀亦过当”的效果,也就是说他是干掉了3000多敌人,但也损失了3000多人。在敌人包围下,还能打出这样的交换比,虽然很难得,但还是不符合封赏标准,按照汉朝军法,李广就只能黯然下课。

汉朝的这种军法设定可以避免将军把士兵当炮灰,要求他们用心作战,但李广就是粗犷型的匈奴式打法,在汉朝的军功制度下非常吃亏。李广带兵“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看起来非常潇洒。这种带兵风格可不是汉朝正统,汉朝军法对军队阵型有严格规定,故意破坏阵型的士兵(“干行”)会被处斩,军官行军队伍不严整也就是“行无部伍行陈”,指挥官会被打50大板,李广的带兵风格就是和汉朝军法对着干。但由于李广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就是军中名人,家里有当宰相的兄弟、有当太子妃子的孙女,他本人又是九卿之一,所以汉朝的军法官们真没人找他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争中的表现就是,李广可以在边境反击作战中打出很好的效果,因为边境地区可以得到民众的情报支持,但在远征作战时,李广“远斥候”就经常迷路,或者被敌人重兵包围,只能打出得不偿失的消耗战,在记录军功上很吃亏。李广的这种带兵风格和匈奴人很类似,不同的是匈奴人打仗目的就是劫掠,就算吃亏,也是立刻闪人,所以用匈奴人打法的李广,遇到了军纪严明的汉军军功制度就只能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