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收入的不断增加,一些人有了多余的闲钱后,就会想到用“钱生钱”的办法,去做各种各样的投资,从而不断增加个人的财富。但是这几年外部经济环境普遍呈现萎靡不振的状态,国内能够赚钱的投资渠道不太多。所谓利润越大风险越大,二者始终成正比关系。就拿赚钱快的炒股来说,赚到钱的人不是没有,但仅限于顶部操控行情的少数人,大部分参与炒股的人,最后都变成了被收割的韭菜。因此国内股市投资通常是一赚、二平、七亏的局面。而民间借贷更不靠谱,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危机值得深思,比如那些私人放贷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受骗上当的经历,几乎90%以上的人放出去的钱,最后都成了打狗的包子——有去无回。

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普通人的理财资源毕竟很有限,最后能够想到的唯一选项,那就是房产投资了。因为多年来房地产一直是国内的重磅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平均房价从1998年不足2000元每平,到了今年的一季度,已经上涨到了1.1万元每平。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房价的确是保持上涨的。而且即便是在“房住不炒”的情况下,平均房价也在以每年5%左右的幅度在上涨。这样的涨幅尽管不够理想,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买房相对来说仍然是比较“稳妥”的选择,也是为数不多、唯一能够让普通人赚钱的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本总是具有逐利的本质,一刻也不会停止运作的步伐。在住宅类投资的路径被封堵后,还有哪些房产可以投资炒作呢?这时候你可能会接到中介小哥的电话,向你推荐这四类房产:公寓、海景房、商铺,另外还有“偷梁换柱房”。而这四类房产,正是目前楼市中投资风险最大的产品,如果你经不住中介的忽悠冒冒失失的投资了,大概率会掉进楼市的“坑”里爬不出来。下面分别谈谈这四类房子为什么不能投资。

第一类:公寓

多数情况下房产中介首先会对你介绍投资公寓的种种好处,比如公寓的使用年限虽然只有40年,但是到期后可以自动续期;如果中途遇到拆迁,公寓是按照拆一赔三的标准进行赔偿等等,另外还有公寓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周边齐全的商教配套,巨大的升值空间等,让你产生购买欲望。

但是,公寓的产权一旦到期,其实是无法自动续期的。因为国家的相关规定是,只有70年产权的住宅土地到期才可以自动续期,公寓根本不在其范围之内。公寓续期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且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获批。即便通过了审批,也要按照商业用地的标准,缴纳相应的土地出让金。

而公寓拆一赔三的说法更是不可能实现的“馅饼”。因为公寓通常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前期都进行过整体规划,拆迁的几率很低。即便遇到拆迁,由于公寓的密度大、数量多,开发商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更不要说三倍的赔偿了。因此开发商宁愿去拆除普通住宅,也不愿去拆公寓,这样的空头支票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

如果你真的投资了公寓,可能麻烦事就会接踵而至。一是公寓的生活成本高,水电气暖都是按照商业标准收取,无论是自住还是出租,经年累月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是公寓由于密度太大,往往办公和居住的人混杂在一起,不仅人来人往太嘈杂,私密性也较差,根本不会带来太好的居住体验,如果再遇到管理不到位的物业,还存在其他的安全隐患。

再者,公寓不能入户口,孩子不享有学区房待遇,转手时产生的契税、个税、增值税、印花税、登记费、评估费等各种税费,会达到总购房款的15%~20%,因此公寓入手容易转手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类:海景房

要知道,中国的海岸线绵延数千公里,海边的土地空旷无垠,地价根本就值不了几个钱,随便一个沿海城市,都可以开发出大量的海景房来,如今的海景房可以说多如牛毛烂大街了,而真正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少,很多地方的海景房都跌成了白菜价,加之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能有多少人可以抽出时间去度假?

第三类:商铺

商铺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辉煌过很长一段时间,还被冠以“一铺养三代”的美称,但是时过境迁,随着互联网商务平台的快速崛起,商铺的商业价值早已直线下降,变成了“三代养一铺”的“烫手山芋”。过去商铺的价格是住宅的1.5倍以上,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商铺单价已经低于住宅了,而且还卖不出去。

商铺没落的第二个原因是产能过剩,目前几乎所有的小区都会自带商业配套,加之各类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场超市等遍布城市各个主要街道,市场的利润越摊越薄,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即便是回报率相对高些的社区商铺,消费群体也被锁定在小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甚至仅限于本小区的居民。

其次商铺的过户费用很高,通常达到商铺总价的20%左右。过高的交易税费,以及过高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严重影响到商铺的流动性,那些前几年高价买入商铺的人,由于接盘的人太少,如今商铺基本上被套在手里了。而值得投资的商铺凤毛麟角,除了人流量大的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三四线城市的商铺回报率普遍不会超过4%,连银行定存的收益都达不到。

商铺中最大的坑就是返租。一些开发商会在售前许以较高的回报率,承诺在5~10年不等的时间内全权负责打理,业主只要每月按时收租即可,看似既不用购房者操心,又能坐躺着稳稳收取回报,实际上在签订包租合同时,根本不是开发商本人,而是由开发商介绍的第三方。但是一旦第三方因为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商场倒闭,购房者想要找开发商清算的时候,要么开发商跑路,要么被开发商晾在一边不理不睬,最后买单的只能是购房者本人。

第四类:“偷梁换柱房”

“偷梁换柱房”是笔者给起的名字。如果不能直观的理解,那就把这种房子的销售行为比喻为“挂羊头卖狗肉”,这样大家就心知肚明了。指的是,一些房子原本与外省的某个重点城市或省会城市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为了好卖,销售人员会借助外省城市的名气,在推销广告中不提房子的具体位置和所属省份,而是专门介绍某个重点城市的优质资源、完善配套、快捷交通等优势,以此混淆视听,起到鱼目混珠的作用去忽悠购房者。等你了解真实情况后,销售人员甚至鼓吹今后该地会划入外省城市,有在建高铁几十分钟内直达主城区等,统统都是在扯蛋。

总结而言,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子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了,房地产的最佳窗口期也已经成为过去,在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下,能够具有投资价值的房子越来越少,如果不具备热点城市的投资条件,宁愿把钱投资一些利薄但稳妥的项目,也不要贸然投资商业地产及虚假宣传中的房子,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己的利益。